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1 科技创新资源 | 第11页 |
1.2.2 财政分权 | 第11-12页 |
1.2.3 政府行为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难点、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1 本文的研究难点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创新新点 | 第15页 |
1.4.3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财政分权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财政分权与科技创新资源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1 科技创新资源的性质及供给方式 | 第17-18页 |
2.1.2 相关文献梳理 | 第18-20页 |
2.2 财政分权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理论框架 | 第20-21页 |
2.3 财政分权对科技资源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21-24页 |
2.3.1 财政分权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 | 第22-23页 |
2.3.2 财政分权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 第23-24页 |
第3章 中国式分权的现状评估 | 第24-29页 |
3.1 评估指标选取 | 第24-25页 |
3.2 数据来源和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3.3 我国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实证评估(1998—2014) | 第26-27页 |
3.4 中国财政分权的区域差异 | 第27-29页 |
第4章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影响研究——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分析 | 第29-38页 |
4.1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2页 |
4.1.1 指标选取 | 第29-31页 |
4.1.2 数据来源和评价方法 | 第31-32页 |
4.2 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现状及评价 | 第32-35页 |
4.3 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 第35-38页 |
4.3.1 地方政府与区域科技创新各主体的关系 | 第35-36页 |
4.3.2 地方政府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作用 | 第36-38页 |
第5章 财政分权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 第38-55页 |
5.1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38页 |
5.2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原理、指标体系及结果评述 | 第38-46页 |
5.2.1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原理 | 第38-40页 |
5.2.2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指标体系 | 第40-41页 |
5.2.3 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 第41-46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46-54页 |
5.3.1 研究方法 | 第46页 |
5.3.2 变量选取 | 第46-47页 |
5.3.3 平稳性检验 | 第47页 |
5.3.4 协整检验 | 第47-49页 |
5.3.5 VAR模型设定 | 第49-50页 |
5.3.6 脉冲响应分析 | 第50-53页 |
5.3.7 方差分解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6.2.1 构建全面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绩效评价体系 | 第56页 |
6.2.2 构建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契约化体系 | 第56-57页 |
6.2.3 地方政府作用再提升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