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工程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临坡与斜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计算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2.2. 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3-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条形基础下临坡及斜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分析 | 第16-22页 |
2.1. 几种常见的假定破坏模式及其优缺点分析 | 第16-18页 |
2.2. 本文主要参考的理论成果及其分析 | 第18-19页 |
2.3. 本文的计算理论 | 第19页 |
2.3.1. 斜坡与临坡地基的异同比较 | 第19页 |
2.3.2. 关于三角形弹性核的应力分析 | 第19页 |
2.4. 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 | 第19-22页 |
3.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22-40页 |
3.1.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太沙基解 | 第22页 |
3.2. 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22-27页 |
3.2.1. 基本假定 | 第22-23页 |
3.2.2. 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23-27页 |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7-39页 |
3.3.1. 承载力系数rN及其影响因素 | 第27-32页 |
3.3.2. 承载力系数qN及其影响因素 | 第32-35页 |
3.3.3. 承载力系数cN及其影响因素 | 第35-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基于极限分析理论的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40-53页 |
4.1. 极限分析法的引入 | 第40-41页 |
4.1.1. 极限状态和极限分析 | 第40页 |
4.1.2. 极限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4.2. 采用极限分析理论求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上限解 | 第41-46页 |
4.2.1. 基本假设 | 第41-42页 |
4.2.2. 破坏模型 | 第42-43页 |
4.2.3. 临坡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43-46页 |
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6-52页 |
4.3.1. 承载力系数rN的计算及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分析 | 第46-48页 |
4.3.2. 承载力系数qN的计算及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4.3.3. 承载力系数cN的计算及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所得结果对比分析 | 第53-57页 |
5.1. 极限平衡法与极限分析法计算结果对比 | 第53-54页 |
5.2. 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成果进行比较 | 第54-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6. 有限元法分析计算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 | 第57-75页 |
6.1. 水平地基有限元计算及分析 | 第57-61页 |
6.1.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57-58页 |
6.1.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58-59页 |
6.1.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极限平衡法结果对比 | 第59-61页 |
6.2. 临坡地基有限元计算及分析 | 第61-65页 |
6.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61页 |
6.2.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61-65页 |
6.2.3. 对本文所得公式的验证 | 第65页 |
6.3. 各因素对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的影响 | 第65-74页 |
6.3.1. 内摩擦角ψ对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的影响 | 第65-68页 |
6.3.2. 边坡角β对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的影响 | 第68-69页 |
6.3.3. 相对临坡距D_e/B对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的影响 | 第69-72页 |
6.3.4. 相对埋深D_f/B对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的影响 | 第72-73页 |
6.3.5. 相对坡高H/B对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的影响 | 第73-7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7.1. 结论 | 第75页 |
7.2.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