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正文部分 | 第8-61页 |
一、对乙型肝炎"无证可辨"的概念及内涵的认识 | 第9-11页 |
二、现代医学对"无证可辨"型乙型肝炎的研究和治疗 | 第11-12页 |
(一) 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 | 第11页 |
(二) 现代医学对"无证可辨"型乙型肝炎的研究与治疗 | 第11-12页 |
三、中医学对"无证可辨"型乙型肝炎的研究和治疗 | 第12-21页 |
(一) 中医学对乙型肝炎的认识 | 第12-13页 |
(二) 乙型肝炎的中医诊断标准 | 第13-15页 |
(三) 中医学对"无证可辨"型乙型肝炎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15-18页 |
(四) 中医学对"无证可辨"型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 | 第18-21页 |
四、中医学对无证可辨型乙型肝炎诊疗方法优势和劣势评析 | 第21-28页 |
(一) 辨病论治 | 第21-22页 |
(二) 辨证论治 | 第22-23页 |
(三) 定法定方治疗 | 第23-24页 |
(四) 激发治疗 | 第24-25页 |
(五) 根据中药药理研究结果组方治疗 | 第25-26页 |
(六)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26页 |
(七) 外治法的应用 | 第26-28页 |
五、乙型肝炎"无证可辨"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一) 疾病本身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二) 医患双方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 感知能力的衰退 | 第30页 |
(四) 文化背景的影响 | 第30-31页 |
六、无证可辨型乙型肝炎的系统防治方案 | 第31-45页 |
(一) 未病先防 | 第31-34页 |
(二) 既病防变 | 第34-44页 |
(三) 差后防复 | 第44-45页 |
七、疗效评价标准 | 第45页 |
八、研究无证可辨性乙型肝炎的意义 | 第45-46页 |
九、从乙型肝炎的"无证可辨"探讨中医学对无症状疾病的诊疗思路 | 第46-61页 |
(一) 未病先防 | 第46-48页 |
(二) 既病防变 | 第48-59页 |
(三) 差后防复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查新报告 | 第71-80页 |
论文著作 | 第80-93页 |
详细摘要 | 第93-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