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黏滞液体阻尼器位置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1.2.1 黏滞液体阻尼器发展历史 | 第8-10页 |
1.2.2 黏滞液体阻尼器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3 阻尼器的优化布置 | 第12-14页 |
1.3 附设黏滞阻尼器结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2 黏滞液体阻尼器的计算模型及减震方法 | 第16-29页 |
2.1 黏滞液体阻尼器的基本原理 | 第16页 |
2.2 黏滞液体阻尼器的分析模型和方法 | 第16-24页 |
2.2.1 分析模型 | 第16-18页 |
2.2.2 减震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2.3 单自由度阻尼时程分析法 | 第19-20页 |
2.2.4 多自由度阻尼减震结构时程法 | 第20-23页 |
2.2.5 Wilson-θ法 | 第23-24页 |
2.3 程序的验证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实现 | 第29-73页 |
3.1 遗传算法的概述 | 第29-30页 |
3.2 遗传算法的实现 | 第30-35页 |
3.2.1 遗传算法运算流程 | 第30-31页 |
3.2.2 编码 | 第31-32页 |
3.2.3 初始种群的生成 | 第32页 |
3.2.4 适应度函数 | 第32-33页 |
3.2.5 遗传算子 | 第33-34页 |
3.2.6 约束条件的处理 | 第34-35页 |
3.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步骤 | 第35-36页 |
3.4 目标函数及评价指标 | 第36-37页 |
3.4.1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36页 |
3.4.2 评价指标 | 第36-37页 |
3.5 数值分析 | 第37-72页 |
3.5.1 低层结构 | 第37-41页 |
3.5.2 中高层结构 | 第41-49页 |
3.5.3 高层结构 | 第49-7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4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黏滞液体阻尼器中的应用 | 第73-87页 |
4.1 工程实例 | 第73-85页 |
4.1.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73-75页 |
4.1.2 优化方案的确定 | 第75-85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