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第11-18页 |
1.2.1 水下枪械和超空泡射弹发展现状 | 第11-16页 |
1.2.2 国内外超空泡射弹试验研究近况 | 第16页 |
1.2.3 国内外超空泡射弹数值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超空泡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方法 | 第19-4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控制方程 | 第19-24页 |
2.2.1 N-S方程 | 第19-21页 |
2.2.2 湍流模型 | 第21-24页 |
2.3 超空泡引论 | 第24-27页 |
2.3.1 空化的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2.3.2 超空泡流动理论及应用 | 第25-27页 |
2.4 超空泡射弹水中 6DOF空间运动方程组 | 第27-35页 |
2.4.1 超空泡射弹坐标系设置 | 第27-28页 |
2.4.2 超空泡射弹运动学参数与方程组 | 第28-30页 |
2.4.3 超空泡射弹坐标转化矩阵 | 第30-31页 |
2.4.4 超空泡射弹一般动力学方程 | 第31-35页 |
2.5 超空泡射弹数值计算方法 | 第35-41页 |
2.5.1 边界条件概括 | 第35-36页 |
2.5.2 控制方程离散化 | 第36-37页 |
2.5.3 多相流模型概括 | 第37-38页 |
2.5.4 动网格理论 | 第38-41页 |
3 水下超空泡武器内弹道计算分析 | 第41-54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全浸水发射模式下内弹道理论分析 | 第41-46页 |
3.2.1 基本假设 | 第41-42页 |
3.2.2 建立内弹道数值模型 | 第42-45页 |
3.2.3 内弹道计算程序流程 | 第45-46页 |
3.3 两种环境下内弹道数值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3.4 内弹道参数对水下弹道的影响分析 | 第48-52页 |
3.4.1 弹丸质量对水下内弹道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2 装药量对速度压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3 水深对速度压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二维超空泡射弹减阻性能分析研究 | 第54-65页 |
4.0 引言 | 第54页 |
4.1 二维器超空泡射弹水下运动弹道仿真分析 | 第54-57页 |
4.1.1 弹道仿真建立模型 | 第54-55页 |
4.1.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2 超空泡射弹不同空化器对射弹减阻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7-63页 |
4.2.1 弹道仿真建立模型 | 第57-58页 |
4.2.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三维超空泡射弹运动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99页 |
5.0 引言 | 第65页 |
5.1 常规弹丸水下失稳特性分析 | 第65-70页 |
5.1.1 弹道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5-67页 |
5.1.2 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分析对比 | 第67-70页 |
5.2 转速对弹丸水下运动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70-72页 |
5.2.1 弹道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5.2.2 数值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5.3 质心位置对弹丸水下运动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72-77页 |
5.3.1 弹道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2-74页 |
5.3.2 数值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5.4 圆盘空化器大小对弹丸水下运动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77-80页 |
5.4.1 弹道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7-78页 |
5.4.2 数值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5.5 长径比对弹丸水下运动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80-84页 |
5.5.1 弹道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80-81页 |
5.5.2 数值结果分析 | 第81-84页 |
5.6 不同长径比空化器平头面积对弹丸水下运动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84-93页 |
5.6.1 弹道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84-85页 |
5.6.2 数值结果分析 | 第85-93页 |
5.7 弹尾部对弹丸水下运动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93-97页 |
5.7.1 弹道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93-94页 |
5.7.2 数值结果分析 | 第94-97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