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电子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条件下热失控(失效)特性及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2 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电池过充电的热行为与失效机理研究第16-18页
        1.2.2 电池过充电阻抗研究第18-19页
        1.2.3 锂离子电池过放电的热行为和失效机理研究第19-21页
        1.2.4 过充电和过放电的预防第21页
    1.3 研究目的和宗旨第21-22页
    1.4 主要内容和论文大纲第22-24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原理方法第24-42页
    2.1 实验方法第24-35页
        2.1.1 全电池的制作第24页
        2.1.2 电池过充过放实验基本装置第24-29页
        2.1.3 热分析实验仪器第29-30页
        2.1.4 电化学分析装置第30-31页
        2.1.5 电池样品制备辅助装置第31-32页
        2.1.6 电性能和结构性能测试设备第32-35页
    2.2 理论分析原理第35-42页
        2.2.1 锂离子电池的产热理论第35-38页
        2.2.2 电池内阻理论第38-42页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过充电热失控行为分析第42-59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实验设计和方法第42-45页
        3.2.1 样品准备第42-43页
        3.2.2 改进后的绝热方法第43-44页
        3.2.3 实验设计第44-45页
    3.3 在不同通风条件下的过充电行为分析第45-49页
        3.3.1 环境温度中的过充电行为第45-47页
        3.3.2 绝热情况下的过充电行为第47-49页
    3.4 过充方式对锂离子电池热行为的影响第49-52页
    3.5 过充导致热失控的临界条件分析第52-57页
        3.5.1 拐点和充电倍率的关系第52-54页
        3.5.2 热失控前时间和容量分析第54-55页
        3.5.3 临界条件的验证第55页
        3.5.4 电能的转换效率与电流倍率的关系分析第55-57页
    3.6 过充过程中的热贡献分析第57-58页
    3.7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过充电热失控机理分析第59-69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第59页
    4.3 实验结果第59-68页
        4.3.1 过充电池的扫描电镜分析第59-61页
        4.3.2 过充电池的能谱分析第61-63页
        4.3.3 Li_x(Ni_(0.5)Co_(0.2)Mn_(0.3))O_2纽扣电池X射线衍射研究第63-67页
        4.3.4 绝热条件下过充电的失效机理第67-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基于内阻法预测电池过充引发的半失效状态第69-97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法第69-73页
        5.2.1 电池分析第69-70页
        5.2.2 实验装置第70-71页
        5.2.3 实验设计第71-73页
    5.3 伏安特性法得到的内阻第73-76页
    5.4 间歇式过充电法得到的内阻第76-85页
    5.5 交流阻抗法得到的阻抗第85-88页
        5.5.1 室温条件下过充过程的交流阻抗第85-87页
        5.5.2 绝热条件下过充过程的交流阻抗第87-88页
    5.6 半失效状态测量方法的验证第88-90页
    5.7 绝热条件下的过充内阻模型第90-91页
    5.8 过充电池的SEM和EDS结果第91-95页
    5.9 热失控及其延迟现象第95-96页
    5.10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锂离子电池在绝热条件下过放电失效行为分析第97-125页
    6.1 引言第97页
    6.2 实验设计及方法第97-99页
    6.3 绝热条件下锂离子电池过放电热行为第99-111页
        6.3.1 过放电电池表面温度分布第99-105页
        6.3.2 过放电过程中的热行为第105-111页
    6.4 容量增量分析第111-112页
    6.5 绝热条件下过放电内短路分析第112-115页
        6.5.1 内短路期间电压、电流和热释放分析第112-114页
        6.5.2 绝热条件下过放电后可恢复容量分析第114-115页
    6.6 锂离子电池过放电失效机理第115-124页
        6.6.1 电极表面分析第115-120页
        6.6.2 电极材料结构分析第120-123页
        6.6.3 过放电期间SEI膜的热稳定性分析第123-124页
    6.7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第125-128页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25-127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27页
    7.3 不足和展望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附录Ⅰ 在学科研和学术论文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放式创新:非正式关系、市场动荡性和商业模式设计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多视图像增强的RGB-D室内高精度三维测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