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论文--凝聚态物理学论文

超冷玻色气上二维自旋轨道耦合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介绍第11-14页
    1.2 超冷原子体系中的自旋轨道耦合第14-15页
    1.3 论文结构第15-18页
第二章 人工合成自旋轨道耦合及其性质第18-32页
    2.1 人工合成自旋轨道耦合的技术第19-23页
        2.1.1 Raman诱导自旋轨道耦合第19-21页
        2.1.2 梯度磁场调制脉冲构建自旋轨道耦第21-22页
        2.1.3 光晶格钟方法实现自旋轨道耦合第22-23页
    2.2 自旋轨道耦合气体的基本性质第23-32页
        2.2.1 单粒子情形第23-24页
        2.2.2 多体情形第24-26页
        2.2.3 低能激发第26-27页
        2.2.4 费米子基本性质第27-32页
第三章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制备和探测第32-46页
    3.1 真空系统第32-33页
    3.2 激光系统与能级结构第33页
    3.3 磁场的稳定第33-37页
        3.3.1 动态反馈方案第34-35页
        3.3.2 磁屏蔽第35-37页
    3.4 磁光阱过程第37-39页
    3.5 光阱蒸发冷却第39-40页
    3.6 吸收成像法与飞行时间法第40-42页
    3.7 背景噪音消除技术第42-46页
第四章 Cicero时序控制系统第46-58页
    4.1 架构第46-48页
    4.2 客户端和服务器第48-51页
        4.2.1 客户端——Cicero第48-50页
        4.2.2 服务器——Atticus第50-51页
    4.3 可变时基方案第51-52页
    4.4 测试结果第52-54页
    4.5 时序信号的输出第54-55页
    4.6 结论第55-58页
第五章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和光相互作用的理论与技术第58-68页
    5.1 光栅第58页
    5.2 Raman过程第58-59页
    5.3 散射理论简介第59-62页
    5.4 弱脉冲动力学第62页
    5.5 Kapitza-Dirac技术第62-63页
    5.6 Bragg散射技术第63-68页
第六章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自旋轨道耦合系统中旋子与声子的研究第68-78页
    6.1 超流理论和历史第68-70页
    6.2 自旋轨道耦合BEC中的旋子和声子研究第70-77页
    6.3 总结第77-78页
第七章 二维自旋轨道耦合在BEC上的实现第78-98页
    7.1 拓扑绝缘体第78页
    7.2 冷原子上的二维自旋轨道耦合第78-80页
    7.3 理论方案和实验设置第80-83页
    7.4 二维自旋轨道耦合和拓扑能带第83-85页
    7.5 紧束缚模型第85-90页
    7.6 实验过程第90-91页
    7.7 实验结果第91-94页
    7.8 系统加热估计第94-95页
    7.9 讨论和展望第95-98页
第八章 长寿命二维自旋轨道耦合拓扑玻色气第98-108页
    8.1 C_4对称性近似第98页
    8.2 新的方案第98-100页
    8.3 对基态转变的观测第100-102页
    8.4 能带结构映射第102-103页
    8.5 拓扑相图的测量第103页
    8.6 自旋轨道耦合系统中的凝聚体寿命测量第103-105页
    8.7 结论第105-108页
第九章 展望和总结第108-110页
    9.1 总结第108-109页
    9.2 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6页
致谢第116-12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氧化物异质结光伏效应研究
下一篇:拥挤环境下的促进扩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