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1-3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3-33页 |
2.2.1 国际化理论综述 | 第23-24页 |
2.2.2 中医国际化的文献综述与述评 | 第24-33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33-38页 |
2.3.1 国家距离理论 | 第33-34页 |
2.3.2 软实力理论 | 第34-35页 |
2.3.3 跨文化传播理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中医国际化的发展概况 | 第38-56页 |
3.1 国内中医国际化实践 | 第38-43页 |
3.1.1 已开展的中医国际化工作 | 第38-40页 |
3.1.2 已签署的政府间合作协议 | 第40页 |
3.1.3 已出台的中医国际化政策 | 第40页 |
3.1.4 已具备的中医国际化基础 | 第40-43页 |
3.2 国外中医国际化发展状况 | 第43-53页 |
3.2.1 中医教育 | 第43-46页 |
3.2.2 中医从业人员 | 第46-47页 |
3.2.3 中医立法管理 | 第47-50页 |
3.2.4 中医科研 | 第50-53页 |
3.3 中医国际化的发展特点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中医国际化五大资源与国家距离理论分析 | 第56-71页 |
4.1 从供给侧分析中医国际化具备的五大资源 | 第56-59页 |
4.1.1 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 | 第56-58页 |
4.1.2 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 | 第58页 |
4.1.3 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 | 第58页 |
4.1.4 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 | 第58-59页 |
4.1.5 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 | 第59页 |
4.2 从需求侧分析中医国际化面临的四大距离 | 第59-64页 |
4.2.1 文化距离 | 第59-62页 |
4.2.2 行政距离 | 第62-63页 |
4.2.3 经济距离 | 第63页 |
4.2.4 地理距离 | 第63-64页 |
4.3 意义建构理论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第64-70页 |
4.3.1 意义建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64-65页 |
4.3.2 意义建构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第65-70页 |
4.3.2.1 创造性转化的涵义 | 第66页 |
4.3.2.2 中医药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 第66-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中医国际化国家距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71-108页 |
5.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71-73页 |
5.1.1 理论基础 | 第71页 |
5.1.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71-73页 |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73-77页 |
5.2.1 调查问卷设计前的专家访谈 | 第73-74页 |
5.2.2 调查问卷的设计指导思想 | 第74-75页 |
5.2.3 调查问卷的变量的测量量表 | 第75-77页 |
5.3 调查问卷的收集与整理 | 第77-80页 |
5.3.1 调查问卷的收集 | 第77页 |
5.3.2 样本的基本特征分析 | 第77-79页 |
5.3.3 研究变量体系的说明 | 第79-80页 |
5.4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80-102页 |
5.4.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80-94页 |
5.4.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94-102页 |
5.5 假设检验 | 第102-105页 |
5.5.1 潜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 第102-103页 |
5.5.2 回归分析 | 第103-105页 |
5.6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0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中医国际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108-127页 |
6.1 国内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108-117页 |
6.1.1 标准化问题 | 第108-110页 |
6.1.2 知识产权问题 | 第110-111页 |
6.1.3 翻译问题 | 第111-113页 |
6.1.4 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 第113-116页 |
6.1.5 国际化人才问题 | 第116-117页 |
6.2 国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117-125页 |
6.2.1 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尚未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 | 第117页 |
6.2.2 中医蓬勃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拓展 | 第117-120页 |
6.2.3 国外中医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 第120-124页 |
6.2.4 国外中医从业者的临床诊疗能力有待提升 | 第124页 |
6.2.5 中医的话语权问题 | 第124-125页 |
6.2.6 针灸的西化问题 | 第12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七章 加快推进中医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 第127-144页 |
7.1 基于政府部门的宏观策略 | 第127-130页 |
7.1.1 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缩小不同国家之间的制度距离 | 第127-129页 |
7.1.2 加强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中医发展的国际环境 | 第129-130页 |
7.2 基于中医行业组织的中观策略 | 第130-132页 |
7.2.1 夯实国内中医药标准化基础工作,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订 | 第130-132页 |
7.2.2 建立中医国际认证中心,加强对国外中医机构的标准化管理 | 第132页 |
7.2.3 发挥中医行业组织在中医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独特作用 | 第132页 |
7.3 基于中医机构的微观策略 | 第132-144页 |
7.3.1 发挥中医临床疗效优势,提高国外民众的心理认同 | 第132-134页 |
7.3.2 以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为抓手,建设好海外中医药中心 | 第134-135页 |
7.3.3 大力开展中医国际教育,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 第135-141页 |
7.3.4 深入开展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揭示中医科学内涵 | 第141页 |
7.3.5 推动中医跨文化传播,提高国外民众的文化认同 | 第141-14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6页 |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44-145页 |
8.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3页 |
附录1: 中医国际化典型案例分析 | 第153-155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 | 第155-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5-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
作者简介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