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化学基础理论论文--煤的热解与转化论文

煤粉快速热解制备粉状活性焦及副产热解气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8页
    1.2 活性焦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煤快速热解气相产物特性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粉状活性焦制备实验系统及分析测试方法第25-37页
    2.1 实验系统第25-28页
        2.1.1 沉降炉本体及温度控制系统第26页
        2.1.2 给料系统第26-27页
        2.1.3 配气系统第27-28页
        2.1.4 粉焦收集系统第28页
        2.1.5 尾气分析系统第28页
    2.2 实验样品第28-29页
        2.2.1 原煤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灰熔融特性分析第28-29页
        2.2.2 煤样的基本性质第29页
    2.3 实验流程及工况设计第29-33页
        2.3.1 粉状活性焦制备实验流程第29-30页
        2.3.2 粉状活性焦制备实验工况设计第30-33页
    2.4 分析测试方法第33-36页
        2.4.1 粉状活性焦烧失率及热解气产率的计算方法第33页
        2.4.2 粉状活性焦孔隙结构的分析表征第33-34页
        2.4.3 粉状活性焦表面形貌的测定第34-35页
        2.4.4 粉状活性焦脱硫性能的评价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粉状活性焦制备过程及孔隙结构特性研究第37-63页
    3.1 温度对活性焦孔隙结构特性的影响第37-42页
    3.2 过量氧气系数对活性焦孔隙结构特性的影响第42-47页
    3.3 反应气氛对活性焦孔隙结构特性的影响第47-61页
        3.3.1 氧气浓度对活性焦孔隙结构特性的影响第47-52页
        3.3.2 二氧化碳浓度对活性焦孔隙结构特性的影响第52-57页
        3.3.3 水蒸气浓度对活性焦孔隙结构特性的影响第57-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粉状活性焦制备过程气相产物研究第63-75页
    4.1 温度对制焦气相产物的影响第63-65页
    4.2 过量氧气系数对制焦气相产物的影响第65-67页
    4.3 反应气氛对制焦气相产物的影响第67-73页
        4.3.1 氧气浓度对制焦气相产物的影响第67-69页
        4.3.2 二氧化碳浓度对制焦气相产物的影响第69-71页
        4.3.3 水蒸气浓度对制焦气相产物的影响第71-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1MW粉状活性焦制备小试试验研究第75-85页
    5.1 1MW粉状活性焦制备小试试验系统设计第75-79页
    5.2 褐煤制焦试验运行工况第79-80页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80-84页
        5.3.1 制焦炉内温度分布第80页
        5.3.2 活性焦孔隙结构特性分析第80-83页
        5.3.3 活性焦制备过程气相产物分析第83-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85-89页
    6.1 全文总结第85-87页
    6.2 不足和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9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轴承盖接触刚度对曲轴及螺栓可靠性影响规律研究
下一篇:湿式冷却塔填料通道几何特性对于热力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