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构造带的比例化物理模拟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 第10-19页 |
2.1 渤海湾盆地 | 第10-13页 |
2.1.1 地质概况 | 第10-11页 |
2.1.2 区域走滑构造特征 | 第11-12页 |
2.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页 |
2.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2-13页 |
2.2 柯东-甫东构造带 | 第13-19页 |
2.2.1 地质概况 | 第13-14页 |
2.2.2 区域走滑构造特征 | 第14-17页 |
2.2.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2.2.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比例化构造物理模拟 | 第19-27页 |
3.1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发展历史 | 第19-20页 |
3.2 构造物理模拟的原理 | 第20-24页 |
3.2.1 构造物理模拟的基本原则 | 第20-21页 |
3.2.2 构造物理模拟的相似原理 | 第21-23页 |
3.2.3 构造物理模拟的一般步骤 | 第23-24页 |
3.3 构造物理模拟的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3.4 构造物理模拟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过程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27-71页 |
4.1 郯庐断裂带构造物理模拟 | 第27-40页 |
4.1.1 实验目的 | 第27-29页 |
4.1.2 实验设计 | 第29-32页 |
4.1.3 实验过程和结果 | 第32-39页 |
4.1.4 讨论 | 第39-40页 |
4.2 柯东构造带2维物理模拟 | 第40-49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40-41页 |
4.2.2 实验设计 | 第41-44页 |
4.2.3 实验过程和结果 | 第44-48页 |
4.2.4 讨论 | 第48-49页 |
4.3 甫东构造带2维物理模拟 | 第49-63页 |
4.3.1 实验目的 | 第49-51页 |
4.3.2 实验设计 | 第51-54页 |
4.3.3 实验过程和结果 | 第54-61页 |
4.3.4 讨论 | 第61-63页 |
4.4 柯东—甫东3维物理模拟实验 | 第63-71页 |
4.4.1 实验目的 | 第63-64页 |
4.4.2 实验设计 | 第64-67页 |
4.4.3 实验过程和结果 | 第67-69页 |
4.4.4 讨论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1-73页 |
5.1 渤海湾盆地 | 第71页 |
5.2 柯东—甫东构造带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