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二、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现状 | 第16-19页 |
三、“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一、大学教学质量 | 第21-22页 |
二、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 第22-23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23页 |
二、访谈调查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教学卓越计划”的政策形成与发展 | 第25-36页 |
第一节 政策出台背景 | 第25-32页 |
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现状堪忧 | 第25-30页 |
二、当局陆续出台以追求高等教育学术卓越为核心的计划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政策发展过程 | 第32-36页 |
一、政策出台 | 第32页 |
二、政策初步实施 | 第32-33页 |
三、争取更大支持力度 | 第33-34页 |
四、政策调整 | 第34-35页 |
五、政策趋于稳定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教学卓越计划”的政策设计 | 第36-48页 |
第一节 主计划——“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 第36-43页 |
一、规划蓝图与愿景 | 第36-37页 |
二、推动构想与实施策略 | 第37页 |
三、执行期程与进度 | 第37-38页 |
四、申请资格与程序 | 第38-39页 |
五、审核与绩效评估 | 第39-42页 |
六、经费需求与使用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子计划——“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 | 第43-46页 |
一、愿景与目标 | 第43页 |
二、实施策略 | 第43-44页 |
三、申请资格与程序 | 第44-45页 |
四、审核与绩效评估 | 第45页 |
五、经费需求与使用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教学卓越计划”设计的特点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教学卓越计划”的政策实施 | 第48-79页 |
第一节 整体实施策略 | 第48-60页 |
一、“教育部”实施步骤 | 第48-49页 |
二、历年受补助学校名单及补助经费 | 第49-52页 |
三、各校具体实施方案 | 第52-60页 |
第二节 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政策落实的基点 | 第60-73页 |
一、“教学发展中心”释义 | 第60-61页 |
二、“教学发展中心”成立宗旨与组织定位 | 第61-63页 |
三、“教学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 第63-65页 |
四、“教学发展中心”服务内容 | 第65-73页 |
第三节 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协同发展的节点 | 第73-79页 |
一、“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发展概况 | 第73-75页 |
二、个案分析:中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运作 | 第75-79页 |
第五章 “教学卓越计划”的政策分析 | 第79-104页 |
第一节 “教学卓越计划”政策内容分析 | 第79-84页 |
一、政策内容的优点 | 第80-83页 |
二、政策内容的不足 | 第83-84页 |
第二节 “教学卓越计划”政策过程分析 | 第84-90页 |
一、确定政策议程:典型的动员模型 | 第85-86页 |
二、政策制定:优化与合法化 | 第86-87页 |
三、政策执行:理念转化为实践 | 第87-89页 |
四、政策评估:关注政策执行成效 | 第89-90页 |
五、政策调整:寻求持续性改进 | 第90页 |
第三节 “教学卓越计划”政策价值分析 | 第90-96页 |
一、教学与研究:强化“教学”核心价值,塑造教学卓越典范 | 第91页 |
二、公平与效率:平衡多元主体利益,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第91-94页 |
三、自由与规范:注重绩效责任,强化政府监督与规范角色 | 第94-96页 |
第四节 “教学卓越计划”政策效果分析 | 第96-104页 |
一、具体成果 | 第97-102页 |
二、总体成效评价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104-11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04-106页 |
第二节 启示 | 第106-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附录 | 第114-117页 |
后记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