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26页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12-14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24页 |
三、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24-25页 |
四、研究拟突破的重点及难点 | 第25页 |
五、可能的创新 | 第25-26页 |
第一章 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26-65页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萌芽 | 第26-32页 |
一、20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历史抉择 | 第26-27页 |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萌芽 | 第27-32页 |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实践探索 | 第32-52页 |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初步形成 | 第32-39页 |
二、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实践 | 第39-41页 |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第41-49页 |
四、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 第49-52页 |
第三节 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时代背景 | 第52-65页 |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明确提出和完整阐释 | 第52-56页 |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开展的现实环境 | 第56-61页 |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 第61-65页 |
第二章 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实践状况与成就 | 第65-113页 |
第一节 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的土地政策及其实践状况 | 第65-75页 |
一、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第65-68页 |
二、减租减息政策的影响与作用 | 第68-72页 |
三、抗战胜利后土地改革运动的实践状况 | 第72-75页 |
第二节 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确立与发展 | 第75-105页 |
一、公营经济的确立、巩固和发展状况 | 第75-83页 |
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概况 | 第83-91页 |
三、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 | 第91-105页 |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的成就及其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对比 | 第105-113页 |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的伟大成就 | 第105-108页 |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与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鲜明对比 | 第108-113页 |
第三章 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 第113-157页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延安时期的发展成熟 | 第113-121页 |
一、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发展成熟的体现 | 第113-118页 |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与结构 | 第118-121页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及基本内容 | 第121-149页 |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 第121-125页 |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构成与运行)理论 | 第125-147页 |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理论 | 第147-149页 |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 第149-157页 |
一、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落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论 | 第149-151页 |
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突破和创新 | 第151-153页 |
三、探索出在私有制为主的社会基础上实现经济民主和民生幸福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 | 第153-154页 |
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 | 第154-157页 |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转变与实践终结的历史反思 | 第157-193页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转变与实践的终结 | 第157-172页 |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转变 | 第157-161页 |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的终结 | 第161-165页 |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转变和实践终结的原因 | 第165-170页 |
四、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转变和实践终结的影响 | 第170-172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172-182页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实践 | 第172-175页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 | 第175-179页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超越 | 第179-182页 |
第三节 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与思考 | 第182-193页 |
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经济建设应始终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 | 第182-184页 |
二、深入认识国情是我们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 第184-186页 |
三、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是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 | 第186-189页 |
四、科学对待和利用资本主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 第189-193页 |
结语 | 第193-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194-2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04-205页 |
致谢 | 第205-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