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 第12-15页 |
一、案例 | 第12-13页 |
(一) 小梅诉某机电设备公司劳动权纠纷案 | 第12-13页 |
(二) 景某诉广州大厦酒店有限公司劳动权纠纷案 | 第13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实习的类型及身份属性 | 第15-32页 |
一、实习的内涵与类型 | 第15-17页 |
(一) 大学生实习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 大学生实习的类型 | 第16-17页 |
二、实习生的身份属性 | 第17-24页 |
(一) 对实习生身份属性的不同观点 | 第17-22页 |
(二) 对几种观点的探讨 | 第22-24页 |
三、确认劳动关系的学说及立法 | 第24-28页 |
(一) 劳动关系主体法律分析 | 第24-26页 |
(二) 劳动关系认定的标准 | 第26-28页 |
四、关于实习生法律身份本文的观点 | 第28-32页 |
(一) 教学实习之法律关系 | 第28-29页 |
(二) 带薪实习之法律关系 | 第29页 |
(三) 就业实习之法律关系 | 第29-30页 |
(四) 顶岗实习之法律关系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中外大学生实习制度之比较及启示 | 第32-41页 |
一、国内有关大学生实习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32-35页 |
(一) 国家立法 | 第32-33页 |
(二) 地方立法 | 第33-35页 |
二、其他国家(地区)大学生实习的法律制度 | 第35-37页 |
(一) 有相对完善的实习立法并明确规定实习生法律身份 | 第35-36页 |
(二) 将实习生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 第36页 |
(三) 对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和工作时间予以明确的法律规定 | 第36-37页 |
(四) 明确企业参与实习的社会责任 | 第37页 |
(五) 政府出资保障大学生实习 | 第37页 |
三、我国大学生实习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一) 针对大学生实习的立法不完善 | 第37-38页 |
(二) 企业缺乏参与实习的责任意识 | 第38页 |
(三) 政府对大学生实习的投入不足 | 第38页 |
四、国外实习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1页 |
(一) 完善大学生实习立法并明确其法律身份 | 第38页 |
(二) 将实习生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 第38-39页 |
(三) 明确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 | 第39页 |
(四) 强化企业参与实习的社会责任 | 第39-40页 |
(五) 加大政府对大学生实习的投入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保障体系构想 | 第41-45页 |
一、完善立法为实习大学生权益保障提供法律依据 | 第41-43页 |
(一) 确认实习生劳动者(特殊劳动者)身份明确实习法律关系性质 | 第41页 |
(二) 扩大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并推行在校生实习责任险制度 | 第41-42页 |
(三) 建立大学生实习薪酬体系 | 第42-43页 |
二、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的积极作用明确各方责权利 | 第43-45页 |
(一) 学校组织、政府扶持、企业积极参与 | 第43-44页 |
(二) 为实习提供物质支持和经费保障 | 第44页 |
(三) 明确实习各方主体的责任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