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多光谱图像采集节点设计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1 前言 | 第7-1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1.2.1 多光谱探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1.2.2 农业多光谱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3 嵌入式光谱图像采集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 嵌入式多光谱图像采集相关技术 | 第15-24页 | 
| 2.1 多光谱成像技术简介 | 第15-19页 | 
| 2.2.1 植物特征 | 第15-16页 | 
| 2.2.2 光谱分光技术 | 第16-18页 | 
| 2.2.3 图像传感器技术 | 第18-19页 | 
| 2.2 嵌入式视频图像采集技术 | 第19-20页 | 
| 2.2.1 图像无线传输技术 | 第19-20页 | 
| 2.2.2 常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20页 | 
| 2.3 光谱图像质量评价 | 第20-24页 | 
| 2.3.1 图像噪声分类 | 第21-22页 | 
| 2.3.2 图像滤波算法研究 | 第22-24页 | 
| 3 嵌入式多光谱图像采集节点设计 | 第24-38页 | 
| 3.1 EMIAN节点总体设计 | 第24页 | 
| 3.2 EMIAN节点硬件设计 | 第24-29页 | 
| 3.2.1 多光谱成像光路 | 第25-26页 | 
| 3.2.2 CMOS成像模块 | 第26-27页 | 
| 3.2.3 滤光片转换模块 | 第27-29页 | 
| 3.3 EMIAN节点软件设计 | 第29-38页 | 
| 3.3.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 3.3.2 模块驱动设计 | 第30-34页 | 
| 3.3.3 节点应用程序设计 | 第34-38页 | 
| 4 嵌入式多光谱图像采集节点应用系统设计 | 第38-49页 | 
| 4.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8-39页 | 
| 4.2 节点通信协议设计 | 第39-42页 | 
| 4.2.1 通信数据包设计 | 第39-40页 | 
| 4.2.2 通信流程 | 第40-42页 | 
| 4.3 应用服务器 | 第42-46页 | 
| 4.3.1 服务器软件体系结构 | 第42-43页 | 
| 4.3.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3页 | 
| 4.3.3 服务器的具体实现 | 第43-46页 | 
| 4.4 客户端 | 第46-49页 | 
| 4.4.1 客户端框架设计 | 第46-47页 | 
| 4.4.2 客户端的主要功能界面 | 第47-49页 | 
| 5 实验与测试 | 第49-71页 | 
| 5.1 节点功能测试 | 第49-58页 | 
| 5.1.1 彩色图像采集测试 | 第49-51页 | 
| 5.1.2 波段切换控制测试 | 第51页 | 
| 5.1.3 多光谱图像采集测试 | 第51-55页 | 
| 5.1.4 网络性能测试 | 第55-58页 | 
| 5.2 多光谱图像质量评价 | 第58-64页 | 
| 5.2.1 图像灰度直方图分析 | 第58-61页 | 
| 5.2.2 图像滤波与信噪比计算 | 第61-64页 | 
| 5.3 节点在叶绿素监测的应用 | 第64-71页 | 
| 5.3.1 预测模型设计 | 第64-65页 | 
| 5.3.2 图像反射率标定 | 第65-66页 | 
| 5.3.3 图像数据采集 | 第66页 | 
| 5.3.4 光谱图像预处理 | 第66-67页 | 
| 5.3.5 建立预测模型 | 第67-69页 | 
| 5.3.6 验证预测模型 | 第69-70页 | 
| 5.3.7 实际应用 | 第70-7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2页 | 
| 6.1 论文研究总结 | 第71页 | 
| 6.2 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