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多粘菌素的发展史 | 第9-10页 |
1.2 多粘菌素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特征 | 第10页 |
1.3 多粘菌素的抗菌机理和应用 | 第10-11页 |
1.4 多粘菌素的耐药现状 | 第11-12页 |
1.5 多粘菌素的耐药机制 | 第12-13页 |
1.6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38页 |
2.1 材料 | 第13-18页 |
2.1.1 菌株 | 第13-14页 |
2.1.2 抗菌药物 | 第14页 |
2.1.3 培养基及其配制 | 第14-15页 |
2.1.4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第15-17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2.2 方法 | 第18-38页 |
2.2.1 细菌的复苏 | 第18页 |
2.2.2 琼脂稀释法测最小抑菌浓度 | 第18-19页 |
2.2.3 黏菌素耐药菌突变基因的检测 | 第19-20页 |
2.2.4 接合试验 | 第20-21页 |
2.2.5 质粒提取 | 第21-22页 |
2.2.6 电转试验 | 第22-24页 |
2.2.7 接合子和电转子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24页 |
2.2.8 质粒全序列测定 | 第24-25页 |
2.2.9 接合频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10 p HNSHP45质粒稳定性试验 | 第26-32页 |
2.2.11 生物信息学分析MCR-1 | 第32-33页 |
2.2.12 重组质粒p UC18-mcr-1 的构建 | 第33-36页 |
2.2.13 MCR-1 修饰类脂A的功能鉴定 | 第36-37页 |
2.2.14 mcr-1 在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检测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3.1 多粘菌素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 第38页 |
3.2 接合、电转试验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 | 第38-39页 |
3.3 质粒全序列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3.4 接合频率 | 第40页 |
3.5 p HNSHP45质粒稳定性 | 第40-41页 |
3.6 MCR-1 的氨基酸同源性及其进化树 | 第41-43页 |
3.7 重组质粒p UC18-mcr-1 构建的结果 | 第43-44页 |
3.8 重组质粒p UC18-mcr-1 修饰类脂A的结果 | 第44-46页 |
3.9 mcr-1 在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50页 |
4.1 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 的发现 | 第47-48页 |
4.2 黏菌素耐药质粒p HNSHP45的特征 | 第48-49页 |
4.3 MCR-1 修饰靶位的功能确认 | 第49页 |
4.4 mcr-1 在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