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3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1.2 我国城市水处理现状 | 第11-13页 |
1.2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概述 | 第13-23页 |
1.2.1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概述 | 第13-18页 |
1.2.2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概述 | 第18-23页 |
1.3 氧化沟工艺(OD)发展及其特点 | 第23-26页 |
1.3.1 氧化沟工艺发展概述 | 第23-25页 |
1.3.2 氧化沟工艺技术特点 | 第25页 |
1.3.3 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4 生物膜-活性污泥(IFAS)复合工艺 | 第26-29页 |
1.4.1 IFAS工艺原理 | 第26-28页 |
1.4.2 IFAS工艺特点 | 第28页 |
1.4.3 IFAS工艺应用展望 | 第28-29页 |
1.5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1.5.1 课题的提出 | 第29页 |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页 |
1.5.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1.5.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2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32-38页 |
2.1 试验用水来源和水质 | 第32页 |
2.2 试验装置 | 第32-35页 |
2.2.1 试验装置参数 | 第33页 |
2.2.2 试验装置结构及填料 | 第33-35页 |
2.3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35-38页 |
2.3.1 试验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35页 |
2.3.2 试验设计安排 | 第35-36页 |
2.3.3 试验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36-38页 |
3 复合型氧化沟装置启动及运行效果分析 | 第38-46页 |
3.1 活性污泥法分析 | 第38-41页 |
3.1.1 污泥培养方案 | 第38-39页 |
3.1.2 活性污泥培养状况分析 | 第39页 |
3.1.3 活性污泥处理效果分析 | 第39-41页 |
3.2 生物填料挂膜分析 | 第41-45页 |
3.2.1 生物挂膜方案 | 第41-43页 |
3.2.2 生物膜生长状况分析 | 第43页 |
3.2.3 生物膜处理效果分析 | 第43-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复合型氧化沟工艺运行特性及氮去除途径研究 | 第46-70页 |
4.1 试验控制参数与分析方法 | 第46-52页 |
4.1.1 工艺调控参数选取 | 第46-47页 |
4.1.2 N去除途径分析方法 | 第47-52页 |
4.2 不同水力负荷(Q)条件对复合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 | 第52-58页 |
4.2.1 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 对NH_4~+-N去除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对TN去除的影响 | 第54页 |
4.2.4 对TP去除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5 N素沿程变化及去除途径分析 | 第55-58页 |
4.3 不同污泥回流(R)比对复合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 | 第58-61页 |
4.3.1 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2 对NH_4~+-N去除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3 对TN去除的影响 | 第60页 |
4.3.4 对TP去除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填料区曝气量(G)对复合工艺强化效果的影响 | 第61-67页 |
4.4.1 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62页 |
4.4.2 对NH_4~+-N去除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3 对TN去除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4 对TP去除的影响 | 第64页 |
4.4.5 N素沿程变化及去除途径分析 | 第64-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5 复合型氧化沟氮去除机理研究 | 第70-86页 |
5.1 SND的作用过程 | 第70-72页 |
5.1.1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 | 第71-72页 |
5.1.2 自养反硝化作用 | 第72页 |
5.2 析因实验设计 | 第72-74页 |
5.3 氮去除机理探讨分析 | 第74-83页 |
5.3.1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74-76页 |
5.3.2 好氧因控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5.3.3 厌氧因控结果分析 | 第78-83页 |
5.4 两相微生物SND作用机理及思考 | 第83-8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建议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附录 | 第98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
B.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