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1.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评估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劣性评估 | 第16-32页 |
| 2.1 网络层次分析法 | 第16-19页 |
| 2.1.1 网络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16-17页 |
| 2.1.2 网络层次分析法理论 | 第17-19页 |
| 2.2 熵权法 | 第19-21页 |
| 2.2.1 熵的基本概念 | 第19页 |
| 2.2.2 熵权在应急预案评估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2.3 网络层次熵分析法的应急预案评估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21-26页 |
| 2.3.1 网络层次熵分析法的应急预案评估思想 | 第21页 |
| 2.3.2 网络层次熵分析法的应急预案评估模型建立 | 第21-22页 |
| 2.3.3 基于网络层次熵分析法的应急预案模型求解 | 第22-26页 |
| 2.4 算例分析 | 第26-31页 |
| 2.4.1 构建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 | 第26-27页 |
| 2.4.2 应急预案评估 | 第27-30页 |
| 2.4.3 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 2.5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 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评估 | 第32-44页 |
| 3.1 应急预案可操作性评估指标体系 | 第32-34页 |
| 3.1.1 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 3.1.2 建立可操作性评估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 3.2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评估 | 第34-39页 |
| 3.2.1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4-37页 |
| 3.2.2 评估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37-39页 |
| 3.3 实例计算 | 第39-43页 |
| 3.4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 4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估 | 第44-55页 |
| 4.1 贝叶斯网络介绍 | 第44页 |
| 4.2 故障树分析法介绍 | 第44-45页 |
| 4.3 故障树结构向贝叶斯网络转换 | 第45-46页 |
| 4.4 贝叶斯网络对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估 | 第46-53页 |
| 4.4.1 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估步骤 | 第46-47页 |
| 4.4.2 建立标准贝叶斯网络 | 第47-52页 |
| 4.4.3 确定应急预案的完备性 | 第52-53页 |
| 4.5 算例分析 | 第53-54页 |
| 4.6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 5.1 总结 | 第55页 |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