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顺性的矿用车油气悬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油气悬架概述 | 第12-17页 |
1.2.1 油气悬架系统优缺点 | 第13页 |
1.2.2 油气悬架系统的分类 | 第13-15页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车辆平顺性基础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9-30页 |
2.1 车辆平顺性定义与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2.2 路面系统建模 | 第20-25页 |
2.2.1 路面谱的定义及分类 | 第20-22页 |
2.2.2 单轮路面输入时域模型 | 第22-23页 |
2.2.3 左右轮路面输入时域模型 | 第23-24页 |
2.2.4 D级路面输入模型 | 第24-25页 |
2.3 十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29页 |
2.3.1 车辆振动模型 | 第25-27页 |
2.3.2 质量参数的获得 | 第27-28页 |
2.3.3 Simulink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油气弹簧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50页 |
3.1 油气弹簧的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3.2 油气弹簧关键结构的设计 | 第31-33页 |
3.3 油气弹簧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42页 |
3.3.1 蓄能器模型 | 第35-38页 |
3.3.2 管路连接处的压力损失 | 第38-39页 |
3.3.3 管路中的压力损失 | 第39页 |
3.3.4 节流孔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3.3.5 油液阻尼力的计算 | 第41-42页 |
3.4 油气悬架数值仿真分析 | 第42-45页 |
3.4.1 仿真激励信号 | 第42页 |
3.4.2 模型仿真参数 | 第42-43页 |
3.4.3 油气弹簧数值仿真结果 | 第43-45页 |
3.5 油气悬架台架试验 | 第45-49页 |
3.5.1 试验设备 | 第45-46页 |
3.5.2 试验原理 | 第46-47页 |
3.5.3 试验步骤 | 第47页 |
3.5.4 仿真和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油气弹簧非线性特性研究 | 第50-62页 |
4.1 影响油气弹簧非线性特性的因素 | 第50页 |
4.2 油气悬架阻尼特性研究 | 第50-56页 |
4.3 油气悬架刚度特性研究 | 第56-59页 |
4.4 油气悬架刚度阻尼特性线性化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横向稳定杆与车辆平顺性仿真 | 第62-75页 |
5.1 横向稳定杆 | 第62-66页 |
5.1.1 横向稳定杆侧倾角刚度分析 | 第62-64页 |
5.1.2 横向稳定杆应力计算 | 第64-65页 |
5.1.3 横向稳定杆的设计方法 | 第65-66页 |
5.2 横向稳定杆对侧倾的影响 | 第66-68页 |
5.3 油气悬架车辆与原车辆平顺性对比分析 | 第68-73页 |
5.3.1 三角脉冲路面激励仿真 | 第68-71页 |
5.3.2 随机路面激励仿真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