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显微镜论文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微观力学性能仿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原子力显微镜简介第14-21页
    1.3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5页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论文主要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理论第27-40页
    2.1 针尖样品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第27-31页
        2.1.1 针尖样品接触理论第27-28页
        2.1.2 局域接触刚度模型第28-29页
        2.1.3 赫兹模型第29-31页
    2.2 悬臂梁动力学理论模型第31-36页
        2.2.1 悬臂梁自由状态下的振动模型第31-33页
        2.2.2 悬臂梁与样品接触时的振动模型第33-36页
    2.3 超声波振幅与相位的变化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悬臂梁的动态特性分析第40-51页
    3.1 ANSYS有限元法简介第40-41页
    3.2 悬臂梁自由振动模态分析第41-43页
    3.3 悬臂梁的谐响应分析第43-49页
        3.3.1 作用载荷不同对频谱的影响第45-47页
        3.3.2 接触刚度不同对频谱的影响第47-48页
        3.3.3 不同针尖位置对频谱的影响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样品接触刚度有限元分析第51-62页
    4.1 单一量变化对接触刚度的影响第51-57页
        4.1.1 作用载荷大小变化第52-53页
        4.1.2 内部结构位置变化第53-54页
        4.1.3 内部结构尺寸变化第54-55页
        4.1.4 内部结构形状变化第55-56页
        4.1.5 内部结构材料选择不同第56-57页
    4.2 两者同时变化时接触刚度变化第57-60页
        4.2.1 内部结构材料的尺寸和位置同时变化第57-58页
        4.2.2 内部结构尺寸和材料弹性模量同时变化第58-59页
        4.2.3 内部结构位置和材料弹性模量同时变化第59-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5页
    5.1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62-64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芜湖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下一篇:九零后大学生偶像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