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 录 | 第13-15页 |
前 言 | 第15-18页 |
第一章 美国刑事诉讼法的宪法化 | 第18-29页 |
一、 《权利法案》和刑事诉讼法 | 第18-25页 |
(一) 《权利法案》的制定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二) 《权利法案》的实施和宪法第第十四修正案的制定 | 第19-20页 |
(三) 关于《权利法案》和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关系的三种观点 | 第20-25页 |
(1) 完全吸收说 | 第20-21页 |
(2) 基本公正说 | 第21-23页 |
(3) 选择吸收说 | 第23-25页 |
二、 美国刑事诉讼法宪法化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25-28页 |
(一) 吸收合并说 | 第25页 |
(二) 法律正当说 | 第25-27页 |
(三) 平等保护说 | 第27-28页 |
三、 美国刑事诉讼法的宪法化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具体体现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宪法第四修正案与刑事搜查、查封和逮捕 | 第29-73页 |
一、 宪法第四修正案的宗旨和适用范围 | 第29-30页 |
二、 宪法第四修正案意义上的搜查、查封和逮捕 | 第30-43页 |
(一) 搜查 | 第30-41页 |
(1) Katz规则的确立 | 第30-33页 |
(2) Katz规则的影响 | 第33-35页 |
(3) Katz规则的适用 | 第35-40页 |
(4) 搜查的具体界定方法 | 第40-41页 |
(二) 查封 | 第41-42页 |
(1) 查封的含义 | 第41-42页 |
(2) 查封的对象 | 第42页 |
(三) 逮捕 | 第42-43页 |
(1) 确切含义 | 第42-43页 |
(2) 主要标志 | 第43页 |
三、 签发搜查令、逮捕令的宪法要求 | 第43-53页 |
(一) 合理事实依据要求 | 第43-50页 |
(二) 由独立、中立的司法官签署的要求 | 第50页 |
(三) 搜查令的具体性要求 | 第50-53页 |
四、 搜查令、逮捕令的执行 | 第53-54页 |
五、 搜查令、逮捕令的适用例外 | 第54-62页 |
(一) 紧急情况 | 第55-57页 |
(二) 逮捕时进行搜查 | 第57-59页 |
(三) 对汽车和箱包的搜查 | 第59页 |
(四) 清晰视界 | 第59-61页 |
(五) 被搜查人同意 | 第61-62页 |
六、 违反宪法第四修正案的救济方式 | 第62-63页 |
(一) 证据排除规则 | 第62-63页 |
(二) 毒树之果 | 第63页 |
七、 关于宪法第四修正案合理性条款和搜查令条款之间关系的争论 | 第63-67页 |
(一) 合理性条款优先论 | 第64-65页 |
(二) 搜查令条款优先论 | 第65-67页 |
八、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规定对中国刑事侦察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67-73页 |
第三章 宪法第五修正案和米兰达规则 | 第73-99页 |
一、 宪法第五修正案和任何人不得被迫自证其罪 | 第73-74页 |
二、 米兰达规则 | 第74-99页 |
(一) 米兰达规则的内容 | 第74-75页 |
(1) 米兰达警告 | 第74页 |
(2) 沉默权 | 第74-75页 |
(3) 律师援助权 | 第75页 |
(二) 米兰达规则的形成过程和米兰达诉亚利桑那的判决 | 第75-91页 |
(三) 米兰达规则的影响 | 第91-92页 |
(四) 中国警察讯问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紧迫必要性 | 第92-99页 |
第四章 宪法第六修正案与审判公正 | 第99-104页 |
一、 宪法第六修正案的内容 | 第99页 |
二、 陪审团和公开审判制度 | 第99-101页 |
三、 中美两国的主要刑事审判制度比较 | 第101-104页 |
第五章 美国保障刑事司法公正的经验和中国进行刑事司法改革的难点 | 第104-113页 |
一、 人权保护制度 | 第104-105页 |
二、 程序公正制度 | 第105-106页 |
三、 政府权力监督 | 第106-107页 |
四、 司法独立制度 | 第107页 |
五、 法律制度建设 | 第107-108页 |
六、 法官素质保障 | 第108-113页 |
后 记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