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红豆杉、紫杉论文

基于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河南地区红豆杉种质资源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红豆杉属植物研究进展第12-14页
        1.1.1 红豆杉属植物药用价值第12页
        1.1.2 红豆杉属植物的分布第12-13页
        1.1.3 红豆杉属植物繁殖技术第13-14页
            1.1.3.1 有性繁殖第13页
            1.1.3.2 扦插繁殖第13页
            1.1.3.3 组织培养第13-14页
    1.2 紫杉醇研究进展第14-21页
        1.2.1 紫杉醇抗癌疗效第14页
        1.2.2 紫杉醇研究历程第14-15页
        1.2.3 影响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醇含量的因素第15-16页
            1.2.3.1 不同种类第15页
            1.2.3.2 不同树龄第15页
            1.2.3.3 不同部位第15页
            1.2.3.4 采集季节第15-16页
            1.2.3.5 生态环境第16页
        1.2.4 紫杉醇供给与需求第16-18页
            1.2.4.1 紫杉醇全合成第16页
            1.2.4.2 紫杉醇半合成第16-17页
            1.2.4.3 生物技术生产紫杉醇第17-18页
        1.2.5 紫杉醇分离纯化第18-20页
            1.2.5.1 样品预处理第18页
            1.2.5.2 样品浸提第18页
            1.2.5.3 萃取第18-19页
            1.2.5.4 纯化方法第19-20页
        1.2.6 紫杉醇检测方法第20-21页
            1.2.6.1 色谱法第20-21页
            1.2.6.2 免疫学法第21页
            1.2.6.3 毛细管电泳法第21页
            1.2.6.4 细胞生物学法第21页
    1.3 研究背景第21-22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1.5 技术路线、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3-25页
        1.5.1 技术路线第23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3 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定量分析方法的构建第25-42页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第25-27页
        2.1.1 试验材料第25-26页
        2.1.2 主要试剂第26页
        2.1.3 试验设备和仪器第26-27页
    2.2 试验方法第27-28页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27页
        2.2.2 样品含水率的测定第27-28页
        2.2.3 样品10-DAB、巴卡亭Ⅲ和紫杉醇含量的测定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40页
        2.3.1 色谱条件的确立第28-31页
            2.3.1.1 检测波长的确立第28-29页
            2.3.1.2 色谱柱的确立第29-30页
            2.3.1.3 流动相的确立第30页
            2.3.1.4 洗脱方式的确定第30页
            2.3.1.5 流动相梯度的确定第30-31页
        2.3.2 方法学考察第31-34页
            2.3.2.1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31-32页
            2.3.2.2 精密度试验第32-33页
            2.3.2.3 稳定性试验第33页
            2.3.2.4 加标回收率测定第33-34页
        2.3.3 制备样品条件的确立第34-39页
            2.3.3.1 样品溶液的制备工艺第34-35页
            2.3.3.2 超声萃取时间的确定第35页
            2.3.3.3 超声萃取温度的确定第35-36页
            2.3.3.4 样品制备工艺的可行性评价第36-39页
        2.3.4 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2.3.5 数据分析第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河南地区引种加拿大曼地亚红豆杉地域选择性第42-46页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2-43页
        3.1.1 研究区概况第42页
        3.1.2 试验材料第42页
        3.1.3 试验试剂第42-43页
        3.1.4 试验仪器和设备第43页
    3.2 试验方法第43-44页
        3.2.1 样品含水率的测定第43-44页
        3.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4页
        3.2.3 数据分析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45页
        3.3.1 样品含水率测定结果第44页
        3.3.2 引种地对加拿大曼地亚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开封地区红豆杉优良种源的选育及紫杉烷类化合物在植株中的组织分布第46-54页
    4.1 试验材料和仪器第46-47页
        4.1.1 试验材料第46页
        4.1.2 试验试剂第46-47页
        4.1.3 试验仪器和设备第47页
    4.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4.2.1 样品含水率的测定第47-48页
        4.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8页
        4.2.3 数据分析第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4.3.1 样品含水率测定结果第48页
        4.3.2 开封地区优良种源选育研究第48-50页
        4.3.3 紫杉烷类化合物在植株中组织分布第50-53页
            4.3.3.1 紫杉烷类化合物在针叶、枝中含量比较第50-52页
            4.3.3.2 同一组织部位不同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比较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不同采收时间开封地区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动态变化研究第54-60页
    5.1 试验材料和仪器第54-55页
        5.1.1 试验材料第54页
        5.1.2 试验试剂第54-55页
        5.1.3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55页
    5.2 实验方法第55-56页
        5.2.1 样品含水率的测定第55-56页
        5.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56页
        5.2.3 数据分析第5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6-59页
        5.3.1 样品含水率测定结果第56页
        5.3.2 不同采收时间5种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动态变化第56-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附录第69-72页
    附录1 样品高效液相色谱图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解石取向溶解与文石型碳酸盐晶体外延生长的研究
下一篇:八角茴香药渣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