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2章 产品质量监管的内涵和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20页 |
·产品质量监管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产品的概念 | 第14页 |
·产品质量的概念 | 第14页 |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产品质量监管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经济规制理论 | 第16页 |
·社会规制理论 | 第16页 |
·行政规制理论 | 第16页 |
·组织结构的特征因素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组织结构的特征因素 | 第16-17页 |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 第17-18页 |
·市场监管是政府合理干预经济的重要途径 | 第18-20页 |
·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 第18页 |
·进行微观经济管理 | 第18页 |
·调节收入分配,增进社会公平 | 第18-20页 |
第3章 中国产品质量监管现状 | 第20-30页 |
·中国产品质量监管依据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20-21页 |
·宪法 | 第20页 |
·正式的法律条文 | 第20页 |
·司法解释 | 第20-21页 |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 第21页 |
·监管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以及行政措施 | 第21页 |
·中国产品质量监管机构的设置及其监管制度 | 第21-24页 |
·中国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设置 | 第21-22页 |
·中国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 第22-24页 |
·中国产品质量监管职责设置及分工情况 | 第24-30页 |
·法律体系方面的问题 | 第24-25页 |
·质量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25-26页 |
·行政审批方面的问题 | 第26-27页 |
·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不足 | 第27-30页 |
第4章 完善中国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议 | 第30-42页 |
·加强法制建设,严格做到依法行政 | 第30-31页 |
·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 | 第30页 |
·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 第30-31页 |
·建立健全监督工作机制,提高法制监督效能 | 第31页 |
·加强政府监管部门自身建设,落实政府监管产品质量的责任 | 第31-34页 |
·调整监管职能、整合执法资源,实现无缝监管 | 第31-32页 |
·有效运用事前控制和事后监督手段,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 | 第32-33页 |
·建立四位一体的产品质量责任体系 | 第33页 |
·强化对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标本兼治 | 第33页 |
·建立对质量问题实施齐抓共管的社会监督网络 | 第33页 |
·加强质量信用评价,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 | 第33-34页 |
·人力资源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提高监管效能 | 第34-35页 |
·强化培训,加大信息化建设普及力度 | 第34页 |
·强化应用,加大信息化建设规范力度 | 第34页 |
·重视人才,加大信息化建设执行力度 | 第34-35页 |
·推行专业执法的理念 | 第35页 |
·努力做到四个改变,建立和谐的市场行为主体关系 | 第35-36页 |
·执法部门将定位从监管变为服务 | 第35-36页 |
·改变工作标准 | 第36页 |
·改变工作目的 | 第36页 |
·改变处理工作时的思维方式 | 第36页 |
·加强市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质量监管的良好氛围 | 第36-39页 |
·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 第37-38页 |
·建立市场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责任制 | 第38页 |
·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保障交易公平 | 第38-39页 |
·建立市场生态环境破坏事故防范与评估预警制度 | 第39页 |
·大力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现自律 | 第39-42页 |
·完善质量诚信建设的制度环境,加强法制建设 | 第40页 |
·强化质量诚信建设的基础,提升产品质量 | 第40页 |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自律 | 第40-41页 |
·加强质量诚信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