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1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 第11-12页 |
1.2.2 产业升级 | 第12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数据来源 | 第14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1 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16页 |
2.1.2 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3 基本公共服务与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2.2.1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与劳动力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2.2 关于人才与产业升级的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江苏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产业升级的发展现状 | 第21-31页 |
3.1 苏南、苏中与苏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 第21-27页 |
3.1.1 基本公共教育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3.1.2 基本医疗卫生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1.3 基本交通条件的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3.1.4 基本通信条件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3.1.5 基本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6 基本住房质量的发展现状 | 第26页 |
3.1.7 基本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3.2 苏南与苏北产业升级的发展现状 | 第27-31页 |
3.2.1 苏南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28页 |
3.2.2 苏北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28-29页 |
3.2.3 苏南、苏北产业升级的成效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影响产业升级的分析 | 第31-43页 |
4.1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影响产业升级的CP模型分析 | 第31-34页 |
4.1.1 新核心—边缘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31页 |
4.1.2 新核心—边缘模型的推导 | 第31-33页 |
4.1.3 新核心—边缘模型结论 | 第33-34页 |
4.2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影响产业升级的关联图分析 | 第34-38页 |
4.2.1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指标 | 第34-36页 |
4.2.1.1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指标的选择 | 第34页 |
4.2.1.2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指标的计算 | 第34-36页 |
4.2.2 产业升级指标 | 第36页 |
4.2.2.1 产业升级指标的选择 | 第36页 |
4.2.2.2 产业升级指标的计算 | 第36页 |
4.2.3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影响产业升级的关联图分析 | 第36-38页 |
4.3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影响产业升级的GMM检验 | 第38-43页 |
4.3.1 GMM计量模型与样本描述 | 第38-39页 |
4.3.2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3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4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3-46页 |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3-44页 |
5.1.1 定性结论 | 第43页 |
5.1.2 定量结论 | 第43-44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