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基本电子电路论文--振荡技术、振荡器论文--光振荡器论文

激光稳频中振动和剩余幅度调制的分析与控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7页
    1.2 PDH-激光稳频简介第17-21页
        1.2.1 PDH技术的基本物理思想第17-20页
        1.2.2 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噪声源第20-21页
    1.3 环境振动的隔离第21-23页
        1.3.1 被动振动隔离介绍第21-22页
        1.3.2 主动振动隔离介绍第22-23页
        1.3.3 主动振动隔离系统的研究意义第23页
    1.4 剩余幅度调制及其控制第23-27页
        1.4.1 剩余幅度调制的背景介绍第23-26页
        1.4.2 剩余幅度调制的研究意义第26-27页
    1.5 论文主要内容介绍第27-28页
2 PDH稳频的定量分析第28-44页
    2.1 PDH稳频的误差信号第28-34页
        2.1.1 光场的相位调制第29-30页
        2.1.2 PDH误差信号第30-31页
        2.1.3 慢调制近似:量化概念模型第31-32页
        2.1.4 快调制近似:实际的PDH误差信号第32-34页
    2.2 晶体双折射效应引起的RAM第34-36页
    2.3 寄生标准具效应引起的RAM第36-38页
    2.4 稳频系统的一般数学模型第38-42页
        2.4.1 反馈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38-40页
        2.4.2 反馈控制系统的噪声模型第40-42页
    2.5 小结第42-44页
3 集成运放开环响应的测量第44-63页
    3.1 介绍第44-45页
    3.2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和电路模型第45-51页
        3.2.1 运放的基本结构第45-46页
        3.2.2 想运放的特征第46-47页
        3.2.3 非理想运放的等效电路第47-48页
        3.2.4 开环响应与闭环响应第48-51页
    3.3 运放开环响应测量第51-61页
        3.3.1 逆推法-由闭环反推开环第52-55页
        3.3.2 运放闭环测量第55-58页
        3.3.3 直接开环测量第58-60页
        3.3.4 三种方法的比较第60-61页
    3.4 小结第61-63页
4 振动的主动控制第63-105页
    4.1 介绍第63-64页
    4.2 使用压电陶瓷的振动主动控制第64-83页
        4.2.1 微弱振动的测量第64-67页
        4.2.2 压电陶瓷的响应测量第67-70页
        4.2.3 谐振峰的压制---电阻尼第70-72页
        4.2.4 直流漂移抑制和环路响应第72-81页
        4.2.5 闭环控制效果和噪声分析第81-83页
    4.3 振动控制带宽的低频延展第83-103页
        4.3.1 低频延展的可行性分析第83-85页
        4.3.2 音圈电机动子的位移控制第85-93页
        4.3.3 系统环路响应设计第93-96页
        4.3.4 振动噪声测量与分析第96-101页
        4.3.5 讨论第101-103页
    4.4 小结第103-105页
5 剩余幅度调制的定量分析第105-148页
    5.1 存在晶体双折射效应下的PDH误差信号模型第105-110页
        5.1.1 被相位调制的光与光腔相互作用的光场第106-109页
        5.1.2 晶体双折射下的PDH误差信号第109-110页
    5.2 高细度腔、快调制下的近似模型第110-121页
        5.2.1 光腔的反射率及其近似第110-111页
        5.2.2 高细度腔、快调制下的误差信号第111-115页
        5.2.3 非严格正交探测时吸收项对误差信号的贡献第115-118页
        5.2.4 折射效应下误差信号中的RAM第118-119页
        5.2.5 只存在双折射效应下的锁频偏差分析第119-121页
    5.3 寄生标准具效应对PDH误差信号的影响第121-145页
        5.3.1 寄生标准具(低细度光腔)的传输特性第122页
        5.3.2 由晶体双折射和寄生标准具效应产生的RAM第122-125页
        5.3.3 存在晶体双折射和寄生标准具效应的误差信号第125-128页
        5.3.4 三种情况下误差信号中的RAM及其简单近似第128-134页
        5.3.5 考虑反射面与光腔耦合下的RAM的数值计算第134-145页
    5.4 小结第145-148页
6 剩余幅度调制的主动控制第148-176页
    6.1 介绍第148-150页
    6.2 实验原理和装置第150-154页
        6.2.1 基本原理第150-151页
        6.2.2 实验装置第151-154页
    6.3 反馈环路分析第154-167页
        6.3.1 激光经过双电光晶体调制后的RAM第154-157页
        6.3.2 环路响应第157-158页
        6.3.3 实验的关键环节第158-167页
    6.4 RAM主动控制效果第167-171页
    6.5 在PDH稳频中RAM控制效果的验证第171-174页
    6.6 小节第174-176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76-181页
    7.1 研究总结第176-179页
    7.2 展望第179-181页
附录第181-201页
    A 音圈电机的驱动电路第181-184页
    B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特性第184-187页
    C 振动主动控制的伺服电路图第187-189页
    D 三种情况下RAM的数值计算第189-200页
    E 在2Ω处解调的RAM第200-201页
参考文献第201-21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16-217页
    作者简介第216页
    获奖情况第216-217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钙离子协同冷却锂离子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一维流体动力学方程的的弱解性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