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耕作学与有机农业论文--不同自然地带耕作法论文--干旱地区论文

东北垄作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联合少耕机具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及技术路线第12页
        1.2.1 主要内容第12页
        1.2.2 技术关键第12页
        1.2.3 技术路线第12页
    1.3 技术创新性与先进性的确认第12-14页
        1.3.1 通过科技查新确认其创新性第13页
        1.3.2 通过权威部门检测确认其性能的先进性第13页
        1.3.3 通过专家鉴定确认其整体研制水平第13页
        1.3.4 通过采用专利技术保证技术的创新性第13-14页
    1.4 东北垄作区旱作农业概况第14-15页
        1.4.1 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基本情况第14页
        1.4.2 东北垄作区旱作农业的特点第14-15页
    1.5 现有耕作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16页
    1.6 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第16页
    1.7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2章 东北垄作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的研究第17-29页
    2.1 采用的新的蓄水保墒农艺技术第17-20页
        2.1.1 秸秆根茬还田技术第17-18页
        2.1.2 深松技术第18页
        2.1.3 条带少耕技术第18页
        2.1.4 免耕播种与精密播种技术第18-19页
        2.1.5 分层深施化肥技术第19页
        2.1.6 窄开沟重镇压技术第19页
        2.1.7 地膜覆盖技术第19页
        2.1.8 化学除草植保技术第19-20页
    2.2 黄土高原旱作区蓄水保墒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第20-21页
        2.2.1 西北(陕、甘、宁)地区第20页
        2.2.2 华北(以山西为例)地区第20-21页
        2.2.3 主要特点第21页
    2.3 提出东北垄作蓄水保墒三年轮耕机械化耕作法第21-28页
        2.3.1 三年轮耕机械化耕作法周期循环图第21-23页
        2.3.2 新耕法主要特点第23页
        2.3.3 新耕法的优点和积极作用第23-24页
        2.3.4 新耕法的实质第24-25页
        2.3.5 新耕法的试验第25-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秸秆切碎装置和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第29-63页
    3.1 秸秆切碎装置的研究与试验第29-42页
        3.1.1 问题的提出第29页
        3.1.2 秸秆切碎、抛送过程第29页
        3.1.3 秸秆切段动力学分析第29-32页
        3.1.4 动刀的研究设计第32-34页
        3.1.5 秸秆出口位置的确定第34页
        3.1.6 研究结果讨论第34-35页
        3.1.7 切碎抛送装置的试验方法第35-36页
        3.1.8 切刀转速与y~(1)、y~(2)、y~(3) 的回归方程第36-41页
        3.1.9 回归方程的应用第41-42页
        3.1.10 试验结果讨论第42页
        3.1.11 结论第42页
    3.2 秸秆与根茬粉碎还田作业工艺第42-44页
        3.2.1 目前采用的秸秆与根茬处理模式第42-43页
        3.2.2 秸秆与根茬联合处理工艺第43-44页
    3.3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第44-53页
        3.3.1 背景技术第44-46页
        3.3.2 整机结构特点第46-47页
        3.3.3 两刀辊中心之间位置参数的确定第47-49页
        3.3.4 传动系统的设计特点第49页
        3.3.5 能量法在轴安全性计算上的应用第49-53页
    3.4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试验方法第53-58页
        3.4.1 试验条件与准备第53-54页
        3.4.2 作业性能测定第54-57页
        3.4.3 生产试验第57-58页
    3.5 联合作业机的试验及结果分析第58-62页
        3.5.1 试验的基本情况第58-59页
        3.5.2 性能测试结果第59-62页
        3.5.3 试验结论第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旋耕—碎茬通用机理和系列耕整联合作业机的研究第63-109页
    4.1 旋耕—碎茬作业通用的工作机理研究第63-69页
        4.1.1 背景技术第63-65页
        4.1.2 刀端运动方程第65-66页
        4.1.3 切土节距 S第66页
        4.1.4 运动速度、切土节距与作业质量的关系第66-68页
        4.1.5 刀盘直径2r的确定第68页
        4.1.6 刀盘间距F 的确定第68-69页
        4.1.7 旋耕—碎茬作业通用机理的基本结论第69页
    4.2 耕作刀片在刀盘上的排列第69-77页
        4.2.1 排列的基本原则第69-70页
        4.2.2 刀片排列的步骤第70-71页
        4.2.3 刀片排列的程序第71-74页
        4.2.4 刀盘安装孔的设计第74-75页
        4.2.5 各种机型的刀片的复合排列第75-77页
    4.3 旋耕—碎茬通用刀片的研究第77-85页
        4.3.1 碎茬刀参数分析第77-78页
        4.3.2 宽型旋耕刀的参数分析第78-81页
        4.3.3 旋耕—碎茬通用刀片的设计方法第81-83页
        4.3.4 旋耕—碎茬通用刀片正交试验第83-85页
        4.3.5 旋耕—碎茬通用刀片的排列第85页
    4.4 刀轴(辊)的优化设计第85-88页
        4.4.1 刀轴的应力分析第85-86页
        4.4.2 刀轴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第86-87页
        4.4.3 设计计算第87-88页
    4.5 耕整联合作业工艺第88-89页
        4.5.1 垄台碎茬与其它作业的组合第88页
        4.5.2 全幅旋耕与其它作业的组合第88-89页
    4.6 耕整联合作业机的整机特点第89-93页
        4.6.1 总体结构及配置第89-92页
        4.6.2 传动变速系统的研究第92-93页
    4.7 其它主要工作部件第93-95页
        4.7.1 仿生减阻深松铲第93-94页
        4.7.2 镇压机构的研究第94页
        4.7.3 施肥铲、起垄铲等的配置第94-95页
    4.8 耕整联合作业机试验方法第95-97页
        4.8.1 试验准备第95页
        4.8.2 旋耕作业状态性能测定第95页
        4.8.3 碎茬深松联合作业状态性能测定第95-97页
        4.8.4 深松器工作阻力测定第97页
        4.8.5 生产试验第97页
    4.9 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第97-107页
        4.9.1 试验的基本情况第97-98页
        4.9.2 性能测试结果第98-107页
        4.9.3 试验结论第107页
    4.10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5章 耕播联合作业机的研究第109-139页
    5.1 耕播联合作业工艺及技术关键第109-111页
        5.1.1 研究背景第109页
        5.1.2 工艺方案第109-110页
        5.1.3 联合作业的工艺特点第110页
        5.1.4 技术关键第110-111页
    5.2 耕播联合作业机整机及连接机构的研究设计第111-118页
        5.2.1 整机特点第111-113页
        5.2.2 构建补偿式三点悬挂连接机构第113-115页
        5.2.3 仿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第115页
        5.2.4 仿形过程的受力分析第115-117页
        5.2.5 连接机构在运输时的作用第117-118页
        5.2.6 耕播联合作业机连接机构的特点第118页
    5.3 播种机部分的研究第118-130页
        5.3.1 播种机整机特点第118-119页
        5.3.2 一级传动机构的研究第119-122页
        5.3.3 平行四连杆仿形机构的研究第122-124页
        5.3.4 排种机构的研究第124-130页
    5.4 植保部分研究第130-133页
        5.4.1 喷头选择第131页
        5.4.2 药箱选择第131-132页
        5.4.3 药泵选择第132页
        5.4.4 回水搅拌装置第132页
        5.4.5 过滤装置第132-133页
    5.5 耕播联合作业机的试验研究第133-138页
        5.5.1 试验方法第133-134页
        5.5.2 试验基本情况第134-135页
        5.5.3 性能测定结果第135-137页
        5.5.4 对测试结果的判定第137页
        5.5.5 试验结论第137-138页
    5.6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6章 结论第139-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3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要科研成果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157页
摘要第157-161页
Abstract第161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配泵电控系统的开发及在车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区域工业化理论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