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信息技术引发制造业的演变第12-14页
        1.1.1 因特网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第12-13页
        1.1.2 电子商务对传统制造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第13页
        1.1.3 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转变第13-14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第14页
        1.2.2 丰富和发展制造业网络协同商务链理论方法第14页
        1.2.3 加速企业间电子商务乃至协作商务的实施第14-15页
    1.3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5-17页
    1.4 网络协同商务链产生的背景第17-20页
        1.4.1 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第17-18页
        1.4.2 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第18-19页
        1.4.3 企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大批量定制生产第19-20页
    1.5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1.5.1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研究思路第20-21页
        1.5.2 络协同商务链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研究第23-47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思想第23-27页
        2.2.1 协同效应第23-24页
        2.2.2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内涵第24-27页
        2.2.3 前后台商务链协同互动思想第27页
    2.3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系统学原理第27-34页
        2.3.1 协调共生—建立协同商务链的和谐环境第27-29页
        2.3.2 动态协调博弈的双赢策略第29-31页
        2.3.3 基于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统一的博弈第31-32页
        2.3.4 相机决策的同步化第32-34页
    2.4 网络协同商务链中的正反馈机制分析第34-36页
    2.5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信息经济学原理第36-43页
        2.5.1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信息经济效用模型第37-39页
        2.5.2 网络协同商务链中互连经济效益第39-40页
        2.5.3 网络协同商务链中规模经济效益第40-42页
        2.5.4 网络协同商务链中范围经济效应第42-43页
    2.6 计算机所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第43-45页
        2.6.1 分布式的协同工作链第43-45页
        2.6.2 商务链的群体协作模式第45页
    2.7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网络协同商务链方法与模型研究第47-67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四维空间特点第47-49页
    3.3 网状企业结构与网络商业模型分析第49-51页
        3.3.1 商务链的结构分析第49-50页
        3.3.2 网络商业模式分析第50-51页
    3.4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建模方法第51-53页
        3.4.1 基于Agent的商务链建模第51-52页
        3.4.2 知识级协同商务建模过程分析第52-53页
    3.5 网络协同商务链主体构造第53-59页
        3.5.1 协同商务链模型第54页
        3.5.2 协同商务链目标第54-55页
        3.5.3 协同商务链结构第55-57页
        3.5.4 协同商务链方案第57-58页
        3.5.5 协同商务过程分析第58-59页
    3.6 网络协同商务链主体模型第59-63页
        3.6.1 主体部件构成第59-62页
        3.6.2 商务链主体内核第62页
        3.6.3 协同商务链主体间的交互第62-63页
    3.7 基于约束传播的协同规划第63-66页
        3.7.1 规划表示第63-64页
        3.7.2 多商务主体下的规划算法第64-66页
    3.8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物流配送体系第67-81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第67-72页
        4.2.1 国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第67-69页
        4.2.2 我国物流业的差距第69-70页
        4.2.3 协同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趋势第70-72页
    4.3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物流策略第72-74页
        4.3.1 第三方乃至第四方运作模式第72-73页
        4.3.2 基于因特网的综合物流代理第73-74页
    4.4 汽车行业物流协同体系第74-78页
        4.4.1 汽车行业物过程协同分析第75-77页
        4.4.2 汽车行业物流协同配送第77-78页
    4.5 基于约束理论的物流协同第78-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部分关键技术第81-97页
    5.1 引言第81页
    5.2 网络协同控制机制第81-83页
        5.2.1 同步控制第82页
        5.2.2 并发控制第82-83页
    5.3 分布式对象构件技术第83-85页
        5.3.1 跨平台的互操作性标准第83-85页
        5.3.2 软件系统的可重构技术第85页
    5.4 软件多代理协同工作技术第85-89页
        5.4.1 基于MA的分布式NCCC系统第85-86页
        5.4.2 基于MA分布式的系统体系结构第86-87页
        5.4.3 工作机制第87-89页
    5.5 网络协同商务链系统的安全控制第89-92页
        5.5.1 安全性第89-90页
        5.5.2 安全认证第90-91页
        5.5.3 访问权限控制和信息加密第91-92页
    5.6 网络协同商务链系统的标准化第92-96页
        5.6.1 国外电子商务标准分析第92-94页
        5.6.2 中国电子商务标准cnXML第94-96页
    5.7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面向汽车工业的网络协同商务链应用第97-111页
    6.1 引言第97页
    6.2 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策略第97-100页
        6.2.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趋势第98-99页
        6.2.2 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信息网第99-100页
    6.3 国内汽车工业信息网应用现状与发展第100-103页
        6.3.1 国内汽车工业集团信息网和汽车商务网站第100-101页
        6.3.2 汽车工业网络协同商务链的未来展望第101-103页
    6.4 东风车身部件有限公司NCCC系统规划第103-104页
        6.4.1 东风车身部件有限公司的特点与现状第103页
        6.4.2 东风车身部件公司网络协同商务链系统模型第103-104页
    6.5 东风车身部件有限公司NCCC系统设计与实施第104-110页
        6.5.1 基于Agent的网络协同商务链流程第104-105页
        6.5.2 网络协同商务系统开发方法第105-107页
        6.5.3 东风车身部件公司NCCC系统实现第107-109页
        6.5.4 规划与实施NCCC系统效果分析第109-110页
    6.6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5页
    7.1 全文总结第111-113页
    7.2 工作展望第113-115页
用户使用报告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24-125页
    A 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第124页
    B.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并行处理系统的虚拟仪器设计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功率变换器拓扑中磁性元件磁芯损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