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关于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2.1 关于红旗渠精神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关于红旗渠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思路和主要观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主要观点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4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1.4.1 红色文化 | 第17页 |
1.4.2 红色文化资源 | 第17-18页 |
1.4.3 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 | 第18页 |
1.4.4 红色旅游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及特点 | 第19-29页 |
2.1 红旗渠红色文化的历史本源及精神塑形 | 第19-24页 |
2.1.1 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 | 第19-20页 |
2.1.2 红旗渠建成后的国内外影响 | 第20-22页 |
2.1.3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解读 | 第22-24页 |
2.2 红旗渠精神的特点 | 第24-26页 |
2.2.1 时代性 | 第24-25页 |
2.2.2 地域性 | 第25页 |
2.2.3 民族性 | 第25-26页 |
2.2.4 革命性 | 第26页 |
2.3 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 第26-29页 |
2.3.1 红旗渠红色资源丰富多样,品位高 | 第26-27页 |
2.3.2 红旗渠红色资源知名度高 | 第27-28页 |
2.3.3 红旗渠红色资源开发价值大 | 第28页 |
2.3.4 红旗渠红色资源的区域格局优势明显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 | 第29-38页 |
3.1 红旗渠遗址遗迹及旅游开发形态 | 第29-31页 |
3.1.1 红旗渠遗址遗迹的考察 | 第29-30页 |
3.1.2 红旗渠红色旅游规模及影响 | 第30-31页 |
3.2 红旗渠文学作品及艺术作品形态 | 第31-35页 |
3.2.1 红旗渠艺文诗歌 | 第32-33页 |
3.2.2 红旗渠戏剧话剧 | 第33-34页 |
3.2.3 红旗渠影视剧绘画 | 第34-35页 |
3.3 红旗渠品牌及产业发展形态 | 第35-38页 |
3.3.1 红旗渠品牌的文化内涵 | 第35页 |
3.3.2 红旗渠品牌的产业范围 | 第35-36页 |
3.3.3 红旗渠品牌与区域经济的互动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 第38-45页 |
4.1 红旗渠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 第38-40页 |
4.1.1 红旗渠遗址遗迹的日常维护 | 第38页 |
4.1.2 红旗渠遗址遗迹的管理机制 | 第38-39页 |
4.1.3 红旗渠遗址遗迹的完善开发 | 第39-40页 |
4.2 红旗渠文艺作品的创新与推广 | 第40-42页 |
4.2.1 红旗渠文艺作品的保护意识 | 第40-41页 |
4.2.2 红旗渠文艺作品的影响力 | 第41页 |
4.2.3 红旗渠文艺作品的创新性开发 | 第41-42页 |
4.3 红旗渠品牌的打造与产业拓展 | 第42-45页 |
4.3.1 红旗渠品牌的形象识别度 | 第42页 |
4.3.2 红旗渠品牌的产业拓展 | 第42-43页 |
4.3.3 红旗渠品牌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 第45-54页 |
5.1 运用新兴媒体,加强红色文化宣传 | 第45-47页 |
5.1.1 推动网络媒体成为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 | 第45-46页 |
5.1.2 利用手机媒体增强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参与性 | 第46页 |
5.1.3 广泛利用新媒体形式开创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推广的新模式 | 第46-47页 |
5.2 创新文艺作品,打造红色文化产品 | 第47-49页 |
5.2.1 打造雅俗共赏的精品文艺作品 | 第47-48页 |
5.2.2 文化艺术创意和产品生产相结合 | 第48-49页 |
5.2.3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定位 | 第49页 |
5.3 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 第49-54页 |
5.3.1 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开发红色旅游项目 | 第49-50页 |
5.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 | 第50-51页 |
5.3.3 转变开发思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 | 第51-52页 |
5.3.4 创新管理体制,增强红色旅游发展的活力 | 第52页 |
5.3.5 加强红色旅游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