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台湾媒体监督权及其职能的异变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第12页
    1.5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2章 台湾媒体监督权及其现状第14-23页
    2.1 媒体监督权释义第14-16页
    2.2 来自外部的影响: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监督冲击第16-21页
        2.2.1 海外源头:西方的媒介监督简况第17-18页
        2.2.2 引入初期:孙中山与国民党内的探索第18-19页
        2.2.3 新文化运动以来:胡适与蒋介石第19-21页
    2.3 内部的影响:媒体监督权的中国化发展沿革第21-23页
第3章 台湾媒体监督职能形成的历程第23-36页
    3.1 台湾媒体监督职能的初现第23-28页
        3.1.1 历史背景:日据时期与戒严时期第23-24页
        3.1.2 标志性事件:二二八事件第24-27页
        3.1.3 代表性人物与媒体:胡适与政治杂志第27-28页
    3.2 政治变革大幕揭开:江南案与“美丽岛事件”第28-30页
    3.3 选举监督格局形成:“漫天星”式监督第30-36页
        3.3.1 监督“敌对”党派为特定选民服务第31-33页
        3.3.2 高举道德大旗,改革政治风气第33-36页
第4章 台湾传媒监督职能异变第36-48页
    4.1 监督理念误差导致的民主架构错位第36-40页
        4.1.1 媒体监督颠覆台湾民众头脑中的秩序第37-39页
        4.1.2 媒体监督理念被扭曲异化第39-40页
    4.2 台湾媒体监督体系的弊端第40-48页
        4.2.1 政客左右媒体、荧幕乱象丛生第40-41页
        4.2.2 群众对立情绪致使公共空间丧失第41-42页
        4.2.3 缺失的历史文化因素第42-43页
        4.2.4 体量的不足第43-44页
        4.2.5 内部分裂程度偏高第44-48页
第5章 台湾媒体监督职能异变的启示第48-52页
    5.1 发展有特色的公共传播机构第48-49页
    5.2 媒体应慎重引导舆论走向第49-51页
    5.3 认真对待人民的问题重塑精神价值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壮母语高中生英语写作实践中的错误分析与研究--以河池市三所高中二年级学生为例
下一篇:变译理论指导下BBC经贸新闻英汉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