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一章 清末民律制定和法律移植的相关问题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大清民律草案》制定的原因探析 | 第11-14页 |
一、经济基础的变化 | 第11页 |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11-12页 |
三、西方文化的输入 | 第12页 |
四、收回治外法权的强烈愿望 | 第12-13页 |
五、日本变法修律的成功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法律移植的关联问题 | 第14-17页 |
一、法律移植的含义 | 第14页 |
二、法律移植的必然性 | 第14页 |
三、法律移植的可能性 | 第14-15页 |
四、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冲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清末民法修律移植日本民法的原因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清末移植日本法律的便利性 | 第17-19页 |
一、地理位置的便利 | 第17-18页 |
二、移植日本法律,语言和人才上的问题容易解决 | 第18页 |
三、清末政府财政的匮乏 | 第18-19页 |
四、清末政府的急功近利的心理 | 第19页 |
五、日本政府的配合和帮助 | 第19页 |
第二节 我国成文法的渊源和移植英美法的困难 | 第19-21页 |
一、我国成文法的渊源 | 第19-20页 |
二、移植英美法系的困难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清末民法修律对日本民法的移植 | 第21-31页 |
第一节 立法技术的移植 | 第21-26页 |
一、法典形式 | 第21页 |
二、立法手段的借鉴 | 第21-24页 |
三、编纂体例的借鉴 | 第24-25页 |
四、民法术语的移植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内容上的借鉴 | 第26-31页 |
一、总则编内容的借鉴 | 第26-27页 |
二、债权编内容的借鉴 | 第27-28页 |
三、物权编内容的借鉴 | 第28-29页 |
四、亲属与继承编内容的借鉴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清末民法修律对日本民法移植的评价及启示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清末民法修律对日本民法移植的评价 | 第31-36页 |
一、清末民法修律对日本民法移植的积极评价 | 第31-34页 |
二、清末民法修律对日本民法移植的不足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清末民法移植日本民法对当前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启示 | 第36-41页 |
一、清末民法修律移植日本民法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 | 第36-38页 |
二、清末民法移植日本民法对我国民法典立法启示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