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1.2.1 对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2.2 对单一性别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2.3 基于性别差异,在校本教育层面促进中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单一性别教育 | 第15页 |
2.1.2 校本课程开发 | 第15-16页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9页 |
2.2.1 单一性别教育的研究述评 | 第16-20页 |
2.2.2 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2.2.2.1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趋势 | 第20-21页 |
2.2.2.2 特色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 第21-26页 |
2.2.3 单一性别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构建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第29-39页 |
3.1 研究方案的设计 | 第29-34页 |
3.1.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9-30页 |
3.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0-31页 |
3.1.3 研究对象 | 第31-34页 |
3.2 研究方案的实施 | 第34-39页 |
3.2.1 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34-38页 |
3.2.2 研究数据的整理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单一性别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分析 | 第39-74页 |
4.1 《女生生涯规划》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 第39-52页 |
4.1.1 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 第39-40页 |
4.1.2 课程开发的理念目标 | 第40-41页 |
4.1.2.1 《女生生涯规划》课程开发的校园目标与理念 | 第40-41页 |
4.1.2.2 《女生生涯规划》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与理念 | 第41页 |
4.1.3 课程开发的组织策略 | 第41-44页 |
4.1.4 课程开发的团队组建 | 第44-45页 |
4.1.5 课程开发的教材编写 | 第45-46页 |
4.1.6 课程开发的方案实施 | 第46-52页 |
4.1.7 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 | 第52页 |
4.2 《女生生涯规划》课程开发的评估与效果反馈 | 第52-72页 |
4.2.1 课程开发的必要性(需求)评估 | 第53-58页 |
4.2.2 女学生对课程“目标”的知晓度反馈 | 第58-60页 |
4.2.3 女学生对“课程教材”的反馈 | 第60-61页 |
4.2.4 女学生对“教学手段”的反馈 | 第61-62页 |
4.2.5 女学生对“教学模式”的反馈 | 第62-67页 |
4.2.6 基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意愿”维度的反馈 | 第67-69页 |
4.2.7 女学生对课程“总体成效”的反馈 | 第69-72页 |
4.3 《女生生涯规划》课程开发面临的难题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第74-81页 |
5.1 基于单一性别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需求分析 | 第74-75页 |
5.2 基于单一性别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目标 | 第75页 |
5.3 基于单一性别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策略 | 第75-76页 |
5.4 基于单一性别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组建 | 第76-77页 |
5.5 基于单一性别教育的校本课程教材编写 | 第77-78页 |
5.6 基于单一性别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和课程评价 | 第78-79页 |
5.7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79-81页 |
5.7.1 创新之处 | 第79页 |
5.7.2 不足之处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页 |
附录I:《青少年生涯规划指南——编制生命的辉煌》目录指南 | 第85-90页 |
附录II: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相关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调查(学生调查问卷) | 第90-93页 |
附录III:关于“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访谈提纲》 | 第93-95页 |
附录IV:无锡市一女中《女生生涯规划》一课的内容标准 | 第95-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