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一)英语教学 | 第13页 |
| (二)教学质量 | 第13-14页 |
| (三)评价 | 第14-15页 |
| 五、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六、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 (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6页 |
| 七、预期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曹妃甸区第二实验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第17-26页 |
| 一、国内外教学体系评价的介绍 | 第17-22页 |
|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 第17-18页 |
| (二)荷兰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 第18-19页 |
| (三)美国尤他州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第19-20页 |
| (四)上海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 第20-22页 |
| 二、曹妃甸区第二实验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 第22-24页 |
| (一)教学资源 | 第22页 |
| (二)教学内容 | 第22-23页 |
| (三)教师素质 | 第23页 |
| (四)教学效果 | 第23页 |
| (五)教学质量反馈 | 第23-24页 |
| 三、曹妃甸区第二实验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调研数据的整理与计算 | 第26-38页 |
| 一、数据分析方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第26-27页 |
| (一)AHP层次分析法 | 第26-27页 |
| (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27页 |
| 二、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 三、分析测评 | 第28-33页 |
| (一)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8-31页 |
| (二)分层模糊评价 | 第31-33页 |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第33-38页 |
| (一)一级综合评价结果 | 第33-34页 |
| (二)二级综合评价 | 第34-35页 |
| (三)各指标占比以及隶属度分析 | 第35-38页 |
| 第三章 曹妃甸区第二实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8-42页 |
| 一、曹妃甸区第二实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 (一)教学资源缺乏,现有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 | 第38页 |
| (二)缺乏高水平师资,教学水平提高缓慢 | 第38-39页 |
| (三)教学方法不丰富,教学效果有待改善 | 第39-40页 |
| 二、曹妃甸区第二实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0-42页 |
| (一)受城镇化进程影响,城镇小学人数骤增 | 第40页 |
| (二)受地域条件限制,对优秀师资吸引力较低 | 第40-41页 |
| (三)受考试形式束缚,英语教学目标没有被完全执行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 第42-46页 |
| 一、基于校方的角度 | 第42-43页 |
| (一)缩小班级容量,实行小班教学 | 第42-43页 |
| (二)严把英语教师上岗环节,选拔优秀人才 | 第43页 |
| (三)给年轻教师机会,以老带新 | 第43页 |
| 二、基于英语教师角度 | 第43-46页 |
| (一)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教学素质 | 第43-44页 |
| (二)创新课堂教学新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 第44页 |
| (三)英语组教师成立学习小组,定期交流教学心得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9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 二、研究不足 | 第47页 |
| 三、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 第52-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