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发展与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故障机理分析 | 第13-14页 |
1.2.2 故障信息获取 | 第14页 |
1.2.3 故障信息处理 | 第14-16页 |
1.2.4 故障状态识别 | 第16页 |
1.3 轮轨车辆轴承故障诊断发展与现状 | 第16-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滚动轴承故障机理及故障信号分析方法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滚动轴承主要故障形式 | 第21-22页 |
2.3 滚动轴承动力学及振动信号特征 | 第22-26页 |
2.3.1 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 | 第22-24页 |
2.3.2 故障振动信号特征 | 第24-26页 |
2.4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 第26-31页 |
2.4.1 时域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4.2 频域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2.4.3 时频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轮轨车辆轴承故障模拟及监测诊断系统 | 第32-43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转向架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3.3 轮轨车辆轴承故障模拟系统设计 | 第34-40页 |
3.3.1 结构设计概述 | 第34-36页 |
3.3.2 结构功能概述 | 第36-40页 |
3.4 轮轨车辆轴承故障模拟及监测诊断系统 | 第40-42页 |
3.4.1 系统搭建 | 第40-41页 |
3.4.2 工作原理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双调Q小波变换的稀疏分解方法及轴承故障诊断应用研究 | 第43-60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信号的稀疏分解 | 第44-45页 |
4.2.1 基追踪原理 | 第44-45页 |
4.2.2 基追踪基本思路 | 第45页 |
4.3 基于双调Q小波变换的稀疏分解方法 | 第45-54页 |
4.3.1 原理与步骤 | 第45-46页 |
4.3.2 信号振荡特征与Q因子 | 第46-47页 |
4.3.3 调Q小波变换 | 第47-50页 |
4.3.4 形态学成分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4.3.5 分裂增广拉格朗日收缩算法 | 第51-54页 |
4.4 仿真信号分析 | 第54-55页 |
4.5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应用 | 第55-59页 |
4.5.1 外圈故障诊断 | 第56-57页 |
4.5.2 滚动体故障诊断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轮轨车辆轴承故障模拟及其诊断研究 | 第60-68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轮轨车辆轴承故障模拟实验 | 第60-64页 |
5.3 基于稀疏诊断方法的轮轨车辆轴承故障诊断 | 第64-67页 |
5.3.1 轮轨车辆轴承外圈故障诊断 | 第64-65页 |
5.3.2 轮轨车辆轴承滚动体故障诊断 | 第65-66页 |
5.3.3 轮轨车辆轴承内圈故障诊断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