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概述 | 第11页 |
1.2 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结构 | 第11-12页 |
1.3 活性染料及其染色 | 第12-15页 |
1.3.1 活性染料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3.2 活性染料分子结构 | 第12-13页 |
1.3.3 活性染料在棉纤维上的染色过程 | 第13页 |
1.3.4 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 第13-15页 |
1.3.5 活性染料染色特征值 | 第15页 |
1.4 叔胺类催化剂及其催化染色机理 | 第15-20页 |
1.4.1 烟酸 | 第15-16页 |
1.4.2 吡啶 | 第16-17页 |
1.4.3 三甲胺 | 第17-18页 |
1.4.4 三乙烯二胺 | 第18-20页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0-21页 |
1.6 本课题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31页 |
2.1 实验用品 | 第22-23页 |
2.1.1 材料和化学药品 | 第22页 |
2.1.2 仪器和设备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2.2.1 常规染色工艺 | 第23-25页 |
2.2.2 催化剂和活性染料的筛选 | 第25页 |
2.2.3 催化剂加入方式 | 第25-26页 |
2.2.4 催化染色条件 | 第26-28页 |
2.2.5 低盐低碱催化染色 | 第28页 |
2.2.6 正交实验优化低盐低碱催化染色 | 第28页 |
2.2.7 K型活性染料和M型活性染料拼色研究 | 第28页 |
2.2.8 催化剂协同作用 | 第28-29页 |
2.2.9 催化剂作为活性染料提升剂 | 第29页 |
2.3 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2.3.1 染色织物的K/S值 | 第29页 |
2.3.2 染色残液吸光度测试 | 第29页 |
2.3.3 顶破强力测试 | 第29页 |
2.3.4 耐摩擦牢度测试 | 第29页 |
2.3.5 耐皂洗色牢度测试 | 第29页 |
2.3.6 染料上染率的测定 | 第29页 |
2.3.7 固色率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2.3.8 S.E.R.F.值的测定 | 第30页 |
2.3.9 染色匀染性 | 第30页 |
2.3.10 染色深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68页 |
3.1 催化剂与活性染料最优组合筛选 | 第31-32页 |
3.1.1 浸染条件下不同类型叔胺催化剂对不同类型活性染料的催化染色效果 | 第31-32页 |
3.1.2 冷轧堆条件下不同类型叔胺催化剂对不同类型活性染料的催化染色效果 | 第32页 |
3.2 三甲胺低盐低碱催化染色工艺 | 第32-48页 |
3.2.1 三甲胺加入方式 | 第32-34页 |
3.2.2 三甲胺催化染色条件 | 第34-40页 |
3.2.3 三甲胺低盐低碱催化染色 | 第40-44页 |
3.2.4 三甲胺低盐低碱催化染色工艺优化 | 第44-47页 |
3.2.5 三甲胺低盐低碱催化染色工艺染色质量评价 | 第47-48页 |
3.3 三乙烯二胺低盐低碱催化染色工艺 | 第48-64页 |
3.3.1 三乙烯二胺加入方式 | 第48-49页 |
3.3.2 三乙烯二胺催化染色条件 | 第49-55页 |
3.3.3 三乙烯二胺低盐低碱催化染色 | 第55-58页 |
3.3.4 三乙烯二胺胺低盐低碱催化染色工艺优化 | 第58-61页 |
3.3.5 三乙烯二胺低盐低碱催化染色工艺染色质量评价 | 第61-62页 |
3.3.6 催化染色条件下K型染料与M型染料的拼色 | 第62-64页 |
3.4 叔胺催化剂的协同作用 | 第64-66页 |
3.5 催化剂作为活性染料提升剂在染色中的应用 | 第66-68页 |
3.5.1 保温时间对增深效果影响 | 第66-67页 |
3.5.2 催化剂用量对增深效果影响 | 第67-6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