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乐度假山庄游客拥挤感知与调适行为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现阶段大部分景区均拥挤 | 第10页 |
1.1.2 当代游客日益注重旅游体验 | 第10-11页 |
1.1.3 拥挤情境下游客行为研究相对缺乏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4.1 国内外拥挤感知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4.2 国内外调适行为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4.3 不同环境的影响 | 第12页 |
1.5 文献综述总结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4-18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1.1 调适、拥挤与游憩满意度三者关系 | 第14页 |
2.1.2 调适行为分类 | 第14页 |
2.1.3 调适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4页 |
2.1.4 论文新颖处 | 第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2.1 文献研究 | 第14-15页 |
2.2.2 问卷调查 | 第15页 |
2.2.3 统计分析 | 第15页 |
2.3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2.3.1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2.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 | 第18-21页 |
3.1 调适行为三种分类 | 第18页 |
3.2 拥挤感知、调适行为与游憩体验度相关性 | 第18页 |
3.3 影响调适行为的因子 | 第18-21页 |
3.3.1 社会经济特点 | 第19页 |
3.3.2 游览特点 | 第19页 |
3.3.3 想中拥挤状态 | 第19-20页 |
3.3.4 身处环境状态 | 第20-21页 |
第四章 实地分析拥挤感知与调适行为 | 第21-36页 |
4.1 案例地概况 | 第21-22页 |
4.1.1 南京长乐度假山庄基本概况 | 第21页 |
4.1.2 案例景区选择理由 | 第21-22页 |
4.2 设计问卷、数据收集与样本采集 | 第22-25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22页 |
4.2.2 问卷发放 | 第22-23页 |
4.2.3 问卷的SPSS统计分析方法 | 第23页 |
4.2.4 检验可信度与分析样本 | 第23-25页 |
4.3 调适行为分类研究 | 第25-27页 |
4.3.1 验证提取因子 | 第25-26页 |
4.3.2 调适行为特征根值 | 第26页 |
4.3.3 调适行为因子命名 | 第26-27页 |
4.4 调适行为、拥挤感知、体验度的三者关系 | 第27-29页 |
4.4.1 拥挤感知与满意度斯皮尔曼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4.4.2 拥挤感知与调适行为的斯皮尔曼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4.5 调适行为影响因素检验 | 第29-33页 |
4.5.1 社会经济特性影响调适行为 | 第29-30页 |
4.5.2 出行特殊性对调适行为的影响 | 第30-31页 |
4.5.3 预想拥挤的影响 | 第31-32页 |
4.5.4 情境特征对调适行为的影响 | 第32-33页 |
4.6 假设验证结果与小结 | 第33-34页 |
4.6.1 假设验证结果 | 第33-34页 |
4.6.2 实证研究小结 | 第34页 |
4.7 网络调查问卷与实地调查问卷比较 | 第34-36页 |
4.7.1 一致性 | 第34页 |
4.7.2 互补性 | 第34页 |
4.7.3 差异性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36-41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36-40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