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数控成型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 第12-13页 |
1.3 NTL-RU6E数控成型机简介 | 第13-15页 |
1.4 成型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直线滚动导轨结合部有限元建模 | 第18-33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直线导轨刚度理论计算方法 | 第18-26页 |
2.2.1 导轨垂直刚度计算 | 第19-23页 |
2.2.2 导轨水平刚度计算 | 第23-25页 |
2.2.3 导轨刚度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2.3 直线导轨模态试验 | 第26-31页 |
2.3.1 直线滚动导轨参数识别方法 | 第26-28页 |
2.3.2 参数识别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2.3.3 导轨有限元等效模型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成型机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33-5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33-36页 |
3.2.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33-34页 |
3.2.2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34-36页 |
3.3 多刚体仿真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3.3.1 模型简化 | 第36页 |
3.3.2 约束建立 | 第36-37页 |
3.3.3 添加驱动函数 | 第37页 |
3.4 成型机加速度测试 | 第37-40页 |
3.4.1 试验方案 | 第37-38页 |
3.4.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3.4.3 加速度转化驱动函数 | 第39-40页 |
3.5 多刚体仿真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3.6 刚柔耦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3-52页 |
3.6.1 柔性部件建模 | 第43-45页 |
3.6.2 柔性体替换刚体 | 第45页 |
3.6.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3.6.4 成型机各单件柔性化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3.6.5 各单件柔性化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成型机静动态特性分析 | 第53-6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成型机动态分析理论 | 第53-55页 |
4.2.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53-54页 |
4.2.2 频率响应分析理论 | 第54页 |
4.2.3 模态试验理论 | 第54-55页 |
4.3 成型机模态测试 | 第55-57页 |
4.4 模态分析 | 第57-60页 |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4.4.2 模态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4.4.3 试验模态与有限元模态分析对比 | 第58-60页 |
4.5 成型机静力学分析 | 第60-61页 |
4.6 成型机频率响应分析 | 第61-64页 |
4.7 成型机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8页 |
4.7.1 花岗岩底座、桥架对成型机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4.7.2 导轨预压等级对成型机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成型机主要部件结构优化设计 | 第69-86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结构拓扑优化理论基础 | 第69-72页 |
5.2.1 基于RAMP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69-71页 |
5.2.2 不同目标函数的拓扑优化模型 | 第71-72页 |
5.3 成型机的拓扑优化设计 | 第72-77页 |
5.3.1 成型机拓扑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2页 |
5.3.2 成型机拓扑优化参数定义和设置 | 第72-74页 |
5.3.3 成型机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5.4 桥架尺寸优化设计 | 第77-79页 |
5.4.1 桥架尺寸优化设计变量定义 | 第78页 |
5.4.2 桥架尺寸优化结果 | 第78-79页 |
5.5 成型机优化前后性能对比 | 第79-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6-8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A 刀具端点各向振动位移 | 第93-95页 |
附录B 滑台为柔性体仿真结果 | 第95-96页 |
附录C 基板为柔性体时仿真结果 | 第96-97页 |
附录D 主轴测试点各方向响应位移 | 第97-99页 |
附录E 改进前后成型机模态分析振型对比 | 第99-101页 |
附录F 优化前后各测试点响应位移对比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