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张谦宜文论研究

Abstract第2页
引言第5-11页
第一章 张谦宜文论的形成背景第11-17页
    第一节 儒家政教观与经世致用思潮第11-14页
        一、儒家政教观念的传承第12-13页
        二、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第13-14页
    第二节 怀柔与镇压并用的文化政策第14-17页
        一、对汉族文人的笼络第15页
        二、空前密集的文字狱第15-17页
第二章 理情兼备的文学本质观第17-25页
    第一节“文以载道明理”第17-20页
        一、古代文论中的文道关系第17-18页
        二、“文以载道明理,不止效其声响说话”第18-20页
    第二节“至性为古文根本”第20-25页
        一、“至性为古文根本”第20-22页
        二、忠义为至性之根基第22-25页
第三章 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作家修养第25-37页
    第一节“文品以人品为本”的道德修养第25-31页
        一、文品与人品关系溯源第25-26页
        二、“文品以人品为本”第26-31页
    第二节“积学”与“养气”的才学修养第31-37页
        一、“积学”以明理第31-34页
        二、“养气”增胆识第34-37页
第四章 老练而实用的文学创作理论第37-46页
    第一节“不得已而有言”的创作发生第37-41页
        一、创作动机的起源论第37-39页
        二、“不得已而有言”创作发生论第39-41页
    第二节“文章应先立意”的创作构思第41-43页
        一、“文章应当先立意”第41-42页
        二、气贯神通的文章布局第42-43页
    第三节 详略得当、结构完整的创作方法第43-46页
        一、照应法第43-44页
        二、疏枝大叶法第44-46页
第五章 质朴、生动而有韵致的批评标准第46-51页
    第一节“质而不俚,雅而不晦”的语言第46-47页
    第二节“痛快淋漓,骁腾跌宕”的行文第47-49页
    第三节“和平蕴藉,敦厚温润”的风格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钯催化苄基硼酸酯与3-碘代氮杂环丁烷的偶联反应研究
下一篇:系列四苯基卟啉腙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