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曲艺艺术论文

河洛大鼓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2页
第一章 河洛大鼓的溯源第12-22页
    1.1 河洛大鼓的起源及命名第12-14页
        1.1.1 河洛大的起源第12页
        1.1.2 河洛大鼓的命名第12-14页
    1.2 河洛大鼓的地域分布及代表艺人第14-22页
        1.2.1 地域分布第14页
        1.2.2 河洛大鼓历代代表艺人第14-17页
        1.2.3 河洛大鼓传承谱系第17-22页
第二章 河洛大鼓的形式与内容第22-28页
    2.1 河洛大鼓的演出形式第22-24页
        2.1.1 书场第22-23页
        2.1.2 演出方式第23-24页
    2.2 河洛大鼓的内容第24-28页
        2.2.1 定场诗第24-25页
        2.2.2 书帽垫场段第25-26页
        2.2.3 中篇书段第26-27页
        2.2.4 长篇大书第27-28页
第三章 河洛大鼓的音乐唱腔分析第28-38页
    3.1 河洛大鼓的唱腔第28-32页
        3.1.1 唱腔的生成及嬗变第28-29页
        3.1.2 唱腔类型划分第29-32页
    3.2 河洛大鼓的演唱伴奏第32-34页
        3.2.1 伴奏乐器第32-34页
        3.2.2 唱腔伴奏第34页
    3.3 河洛大鼓表演的方法和技巧第34-38页
        3.3.1 说功第35页
        3.3.2 唱功第35-36页
        3.3.3 做功第36-38页
第四章 其他剧种对河洛大鼓的影响第38-42页
    4.1 三弦书对河洛大鼓的影响第38页
    4.2 洛阳琴书与河洛大鼓的承袭第38-40页
    4.3 南阳鼓词对河洛大鼓的影响第40页
    4.4 河南坠子对河洛大鼓的影响第40-42页
第五章 河洛大鼓的发展现状第42-48页
    5.1 河洛大鼓书会现状第42-44页
        5.1.1 现存的马街书会第42-43页
        5.1.2 消逝的巩义米河书会和游王书会第43-44页
    5.2 河洛大鼓进校园现状第44-48页
        5.2.1 洛阳地区河洛大鼓进校园现状第44-45页
        5.2.2 巩义地区河洛大鼓进校园现状第45-46页
        5.2.3 关于河洛大鼓现状的思考第46-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善治视角下我国环境风险型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研究
下一篇:群体基因组学方法探讨人类与中国观赏鸡骨骼系统进化遗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