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3 现有研究总结 | 第2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出行调查及特征分析 | 第25-40页 |
2.1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概述 | 第25-29页 |
2.1.1 电动自行车的概念及标准 | 第25页 |
2.1.2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2.1.3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盛行的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2.2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出行调查设计 | 第29-33页 |
2.2.1 SP调查原理 | 第30页 |
2.2.2 SP调查与RP调查的比较 | 第30-31页 |
2.2.3 调查组织及调查方式 | 第31页 |
2.2.4 调查目的 | 第31-32页 |
2.2.5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2.3 南宁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统计分析 | 第33-38页 |
2.3.1 问卷回收情况 | 第33页 |
2.3.2 年龄比例 | 第33-34页 |
2.3.3 家庭月均收入比例 | 第34页 |
2.3.4 职业比例 | 第34-35页 |
2.3.5 出行方式比例 | 第35页 |
2.3.6 出行时间比例 | 第35-36页 |
2.3.7 家庭拥有交通工具及数量统计 | 第36页 |
2.3.8 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出行意愿调查统计 | 第36-38页 |
2.4 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电动自行车出行者差异化分类 | 第40-49页 |
3.1 差异化分类方法 | 第40-42页 |
3.1.1 传统分类方法 | 第40页 |
3.1.2 聚类分析法 | 第40-41页 |
3.1.3 K-Means聚类法与两阶段聚类对比 | 第41页 |
3.1.4 聚类评价指标分析 | 第41-42页 |
3.1.5 方法的选择 | 第42页 |
3.2 基于个人属性的出行者差异化分类 | 第42-48页 |
3.2.1 聚类变量选取 | 第42-43页 |
3.2.2 两阶段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3.2.3 聚类变量对聚类过程贡献分析 | 第45页 |
3.2.4 基于个人属性的出行者差异化分类及其类别特征分析 | 第45-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差异化分类的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决策因子分析 | 第49-61页 |
4.1 竞争出行方式的选择 | 第49-50页 |
4.2 宏观分析 | 第50-52页 |
4.3 微观分析 | 第52-59页 |
4.3.1 关键因子提取方法研究 | 第52-53页 |
4.3.2 因子分析法概述 | 第53-54页 |
4.3.3 不同类别出行者的出行决策分析 | 第54-59页 |
4.4 基于差异化分类的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决策因子总结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基于差异化分类的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 第61-76页 |
5.1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非集计模型介绍 | 第61-63页 |
5.1.1 随机效用理论模型介绍 | 第61页 |
5.1.2 选择枝与选择群 | 第61页 |
5.1.3 BNL模型的导出 | 第61-63页 |
5.2 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选择的BNL模型的建立 | 第63-66页 |
5.2.1 特性变量的选择及效用函数的确定 | 第63-64页 |
5.2.2 参数标定 | 第64-65页 |
5.2.3 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 第65-66页 |
5.3 模型参数的标定 | 第66-70页 |
5.3.1 第一类出行者的模型参数标定结果 | 第66-67页 |
5.3.2 第二类出行者的模型参数标定结果 | 第67-68页 |
5.3.3 第三类出行者的模型参数标定结果 | 第68-69页 |
5.3.4 第四类出行者的模型参数标定结果 | 第69-70页 |
5.4 模型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5.4.1 第一类出行者的模型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5.4.2 第二类出行者的模型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5.4.3 第三类出行者的模型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5.4.4 第四类出行者的模型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基于差异化分类的电动自行车管理策略研究 | 第76-88页 |
6.1 不同类别出行者的管理策略研究 | 第76-78页 |
6.1.1 第一类出行者出行方式优化措施 | 第76-77页 |
6.1.2 第二类出行者出行方式优化措施 | 第77页 |
6.1.3 第三类出行者出行方式优化措施 | 第77-78页 |
6.1.4 第四类出行者出行方式优化措施 | 第78页 |
6.2 四类出行者的管理策略汇总 | 第78-80页 |
6.3 电动自行车管理策略实施效果预测 | 第80-87页 |
6.3.1 测试变量的选取 | 第80-82页 |
6.3.2 策略实施效果预测及分析 | 第82-83页 |
6.3.3 由预测结果得到的策略 | 第83-84页 |
6.3.4 推荐实施的配套策略 | 第84-87页 |
6.4 建议实施的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策略 | 第8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