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生态保护成本的辽源市杨木水库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8-9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第10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0页
    1.5 技术路线第10-12页
第二章 生态补偿机制构成第12-15页
    2.1 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第12页
        2.1.1 污染者付费原则(PPP)第12页
        2.1.2 受益者补偿原则(BPP)第12页
        2.1.3 保护者受偿原则(PCP)第12页
    2.2 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方法第12页
    2.3 生态补偿方式与类型第12-13页
    2.4 本章小结第13-15页
第三章 研究区现状调查第15-29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15-21页
        3.1.1 水源保护区概况第15-17页
        3.1.2 区域环境概况第17-21页
    3.2 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21页
    3.3 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概况第21-22页
    3.4 上游污染源情况第22-24页
    3.5 研究区水质评价第24-28页
        3.5.1 监测数据第24-25页
        3.5.2 评价方法第25-26页
        3.5.3 评价因子第26页
        3.5.4 评价标准第26页
        3.5.5 评价结果第26-28页
    3.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研究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第29-39页
    4.1 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遵循的原则第29页
        4.1.1 公平合理原则第29页
        4.1.2“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保护者受偿”原则第29页
        4.1.3 可操作性原则第29页
        4.1.4 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并行原则第29页
    4.2 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的确定第29页
        4.2.1 补偿主体的确定第29页
        4.2.2 补偿客体的确定第29页
    4.3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第29-35页
        4.3.1 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确定第29-30页
        4.3.2 按生态保护总成本法计算第30-32页
        4.3.3 按水资源价值法计算第32-33页
        4.3.4 不同补偿标准的对比分析第33-34页
        4.3.5 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修正模型第34-35页
        4.3.6 小结第35页
    4.4 生态补偿资金支付的方式第35-37页
        4.4.1 资金补偿第36页
        4.4.2 生态搬迁第36页
        4.4.3 政策补偿第36页
        4.4.4 智力补偿第36-37页
        4.4.5 建立工业“飞地”第37页
    4.5 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渠道第37-39页
        4.5.1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第37页
        4.5.2 完善水价反补、阶梯水价制度第37-38页
        4.5.3 征收生态补偿税费第38-3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39-40页
    5.1 结论第39页
    5.2 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后记第44-4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危化品监控中多天线无线传感网节点设计及多天线协同探讨
下一篇:香鳞毛蕨中黄酮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