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3-20页 |
1.1 立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Visfatin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2 LPS、RAW264.7 与炎症模型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1.2.3 p38 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一部分Visfatin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活性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 第20-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1.1 材料 | 第20-23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2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1.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3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1.2.1 RAW264.7 细胞的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 | 第23-24页 |
1.2.2 MTT检测RAW264.7 细胞活性 | 第24页 |
1.2.3 ELISA技术检测IL-1β、IL-6、IL-10、TNF-α | 第24-25页 |
1.2.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2 结果 | 第26-32页 |
2.1 不同浓度Visfatin和LPS对RAW264.7 细胞的影响 | 第26-30页 |
2.1.1 Visfatin对RAW264.7 细胞的影响 | 第26-28页 |
2.1.2 LPS对RAW264.7 细胞的影响 | 第28-30页 |
2.2 不同处理组RAW264.7 细胞内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 | 第30-32页 |
3 讨论 | 第32-33页 |
3.1 Visfatin和LPS对RAW264.7 细胞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 第32页 |
3.2 Visfatin对LPS诱导的炎症因子的影响 | 第32-33页 |
4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Visfatin对LPS诱导的大鼠肝脏炎症因子和MPO的影响 | 第34-43页 |
1 材料方法 | 第34-38页 |
1.1 材料 | 第34-37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1.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6-3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1.2.1 ELISA技术检测组织中的炎症因子 | 第37页 |
1.2.2 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 | 第37-38页 |
1.2.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8页 |
2 结果 | 第38-41页 |
2.1 不同处理组大鼠肝脏中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 | 第38-39页 |
2.2 不同处理组大鼠肝脏中MPO的表达及变化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2页 |
4 结论 | 第42-43页 |
第三部分Visfatin对LPS诱导的p38 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43-54页 |
1 材料方法 | 第43-49页 |
1.1 材料 | 第43-48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45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1.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6-48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1.2.1 RAW264.7 细胞的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 | 第48页 |
1.2.2 ELISA检测加完抑制剂后各炎症因子的表达 | 第48页 |
1.2.3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p38 和P-p38 的含量 | 第48-49页 |
1.2.4 结果统计 | 第49页 |
2 结果 | 第49-52页 |
2.1 p38 的抑制剂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 第49-50页 |
2.2 不同处理组RAW264.7 细胞中p38 炎症信号通路的检测 | 第50-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4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1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
附录2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