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9页 |
第2章 围产期心肌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第9-10页 |
2.1 定义 | 第9页 |
2.2 流行病学 | 第9-10页 |
第3章 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 | 第10-14页 |
3.1 炎症 | 第10页 |
3.2 病毒性心肌炎 | 第10-11页 |
3.3 免疫异常 | 第11页 |
3.4 血流动力学改变 | 第11页 |
3.5 遗传因素、血管生成受损 | 第11-12页 |
3.6 激素异常 | 第12-13页 |
3.7 心肌细胞特异性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3(STAT3)蛋白的缺失 | 第13页 |
3.8 营养不良 | 第13-14页 |
第4章 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 | 第14-17页 |
4.1 临床表现 | 第14-15页 |
4.2 辅助检查 | 第15-17页 |
4.2.1 心电图 | 第15页 |
4.2.2 胸部X片 | 第15页 |
4.2.3 超声心动图 | 第15页 |
4.2.4 磁共振成像(MRI) | 第15-16页 |
4.2.5 生物标志物 | 第16页 |
4.2.6 心内膜心肌活检 | 第16-17页 |
第5章 围产期心肌病的治疗 | 第17-21页 |
5.1 基本药物治疗 | 第17-18页 |
5.2 抗凝治疗 | 第18-19页 |
5.3 新型治疗进展 | 第19-20页 |
5.3.1 溴隐亭 | 第19页 |
5.3.2 己酮可可碱 | 第19页 |
5.3.3 免疫球蛋白 | 第19-20页 |
5.4 植入ICD和CRT | 第20页 |
5.5 植入LVAD或心脏移植 | 第20-21页 |
第6章 围产期心肌病的预后 | 第21-22页 |
第7章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再次妊娠管理 | 第22-23页 |
第8章 小结及展望 | 第23-24页 |
致谢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