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均相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络合制备及其催化氧化特性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1 前言第13-16页
        1.1.1 钙钛矿催化剂的概述第13-15页
        1.1.2 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概述第15页
        1.1.3 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概述第15-16页
    1.2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技术第16-20页
        1.2.1 固相反应法第17-18页
        1.2.2 共沉淀法第18页
        1.2.3 溶胶凝胶法第18页
        1.2.4 聚合物前驱体法(Pechini法)第18-19页
        1.2.5 溶液燃烧法(SCS)第19页
        1.2.6 反应性研磨法第19-20页
        1.2.7 高分子网络法第20页
    1.3 铈基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技术第20-22页
        1.3.1 水热合成法第21页
        1.3.2 模板法第21-22页
        1.3.3 浸渍法第22页
    1.4 席夫碱的概述第22-26页
        1.4.1 席夫碱的分类第22-24页
        1.4.2 六齿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24-26页
    1.5 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第26-27页
        1.5.1 常规溶液反应法第26页
        1.5.2 水热合成法第26页
        1.5.3 微波和紫外光照法第26-27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7-29页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9-34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9-31页
        2.1.1 实验试剂第29页
        2.1.2 实验仪器设备第29-31页
    2.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31页
    2.3 催化剂的表征第31-34页
        2.3.1 X射线衍射仪分析(XRD)第31-32页
        2.3.2 氮气物理吸附(BET)第32页
        2.3.3 H_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第32页
        2.3.4 透射电镜表征(TEM)第32页
        2.3.5 扫描电镜(SEM)第32-33页
        2.3.6 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第33页
        2.3.7 红外表征(FTIR)第33页
        2.3.8 熔点表征第33页
        2.3.9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第33页
        2.3.10 热重(TG)第33-34页
第三章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34-47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7页
        3.2.1 h2l的合成第34-35页
        3.2.2 L-Mn的合成第35页
        3.2.3 L-Ni的合成第35页
        3.2.4 L-Co的合成第35页
        3.2.5 L-Cu的合成第35-36页
        3.2.6 L-La的合成第36页
        3.2.7 L-Ce的合成第36页
        3.2.8 L-M-La(M=Ni,Co)的合成第36页
        3.2.9 L-Mn-La的合成第36页
        3.2.10 L-M-Ce(M=Cu,Mn)的合成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3.3.1 配体的熔点测定第37页
        3.3.2 配体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7-38页
        3.3.3 配体的紫外光谱分析第38-39页
        3.3.4 双金属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第39-43页
        3.3.5 双金属配合物的红外分析第43-44页
        3.3.6 配合物的热分析第44-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均相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第47-58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实验部分第47-48页
        4.2.1 元素含量标准曲线的制备第47页
        4.2.2 固相法第47-48页
        4.2.3 席夫碱络合法第48页
        4.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8页
        4.2.5 催化剂的表征第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6页
        4.3.1 XRD表征第48-50页
        4.3.2 SEM表征第50-51页
        4.3.3 TEM表征第51-54页
        4.3.4 H2-TPR表征第54-55页
        4.3.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第58-70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实验部分第58-59页
        5.2.1 催化剂的制备第58-59页
        5.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9页
        5.2.4 催化剂的表征第5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9-69页
        5.3.1 催化剂外貌表征第59-60页
        5.3.2 XRD表征第60-63页
        5.3.3 TEM表征第63-65页
        5.3.4 H_2-TPR表征第65-67页
        5.3.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67-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6页
致谢第86-87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基于银纳米复合材料的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研究
下一篇:青少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叙事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