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农产物化学加工工业论文--化学加工过程及设备论文

山楂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分离技术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前言第11-25页
    1.1 山楂叶概述第11-12页
        1.1.1 山楂叶简介第11页
        1.1.2 山楂叶的化学成分第11-12页
    1.2 山楂叶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第13-23页
        1.3.1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第13-14页
        1.3.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第14-15页
        1.3.3 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第15-16页
        1.3.4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第16-18页
        1.3.5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第18-21页
        1.3.6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及鉴定第21-23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3-25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1.4.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5页
    2.2 实验试剂第25-26页
    2.3 实验仪器第26-27页
    2.4 实验方法第27-30页
        2.4.1 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有效成分的测定第27页
        2.4.2 索氏提取法提取总黄酮第27页
        2.4.3 山楂叶黄酮提取工艺研究第27-28页
        2.4.4 超声波辅助双水相萃取法提取山楂叶黄酮和多糖第28页
        2.4.5 大孔树脂纯化山楂叶黄酮第28-29页
        2.4.6 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 LH-20 层析分离黄酮第29-30页
        2.4.7 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山楂叶黄酮第30页
    2.5 分析方法第30-33页
        2.5.1 山楂叶中有效成分的测定第30-32页
        2.5.2 黄酮分配系数的测定第32页
        2.5.3 树脂筛选指标的测定第32-33页
        2.5.4 山楂叶黄酮的抗氧化性指标的测定第33页
        2.5.5 山楂叶黄酮纯度的测定第33页
        2.5.6 液质联用对黄酮分离组分的测定第33页
    2.6 数据分析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74页
    3.1 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有效成分的测定第34页
    3.2 直接水提法提取山楂叶黄酮的工艺优化第34-39页
        3.2.1 单因素实验第34-38页
        3.2.2 正交实验第38-39页
        3.2.3 验证实验第39页
    3.3 微波-超声波联合辅助法提取山楂叶黄酮的工艺优化第39-47页
        3.3.1 单因素实验第39-43页
        3.3.2 Plackett-Burman(PB)实验第43-44页
        3.3.3 响应面实验(BB实验)第44-47页
    3.4 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山楂叶黄酮和多糖的工艺研究第47-63页
        3.4.1 双水相体系的选择第47-56页
        3.4.2 超声波辅助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黄酮和多糖的工艺研究第56-63页
    3.5 大孔树脂纯化山楂叶黄酮的工艺研究第63-69页
        3.5.1 大孔树脂的筛选第63-64页
        3.5.2 D101树脂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第64-66页
        3.5.3 D101树脂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第66-69页
        3.5.4 树脂纯化山楂叶黄酮的纯度检测第69页
    3.6 山楂叶黄酮的分离检测及抗氧化性研究第69-74页
        3.6.1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黄酮第69-70页
        3.6.2 凝胶柱纯化后黄酮的纯度检测第70页
        3.6.3 山楂叶黄酮的抗氧化性测定第70-72页
        3.6.4 液质联用检测山楂叶黄酮组分第72-74页
4 讨论第74-77页
    4.1 不同采收期山楂叶有效成分的测定第74页
    4.2 山楂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第74-75页
    4.3 超声波辅助双水相萃取山楂叶黄酮和多糖的工艺研究第75页
    4.4 山楂叶黄酮的纯化及分离第75-76页
    4.5 山楂叶黄酮的抗氧化性研究第76-77页
5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DDE交联透明质酸凝胶修饰度的测定
下一篇:汽车悬架控制臂的有限元分析及疲劳名寿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