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公民参与及社会管理概述 | 第15-22页 |
2.1 公民参与的内涵与形式 | 第15-17页 |
2.1.1 公民参与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2 公民参与的形式 | 第16-17页 |
2.2 社会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 第17-20页 |
2.2.1 社会管理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2 社会管理的特征 | 第18-20页 |
2.3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 第20-22页 |
2.3.1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内涵 | 第20页 |
2.3.2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3章 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困境与原因分析 | 第22-36页 |
3.1 制度及其对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价值 | 第22-25页 |
3.1.1 制度及其功能 | 第22-24页 |
3.1.2 制度对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价值 | 第24-25页 |
3.2 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的制度困境 | 第25-29页 |
3.2.1 公民参与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5-26页 |
3.2.2 公民参与的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 | 第26-27页 |
3.2.3 公民参与的协调互动机制相对有限 | 第27页 |
3.2.4 公民利益表达机制相对缺乏 | 第27-28页 |
3.2.5 制约公民参与的传统观念因素依然存在 | 第28-29页 |
3.3 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存在制度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9-36页 |
3.3.1 政府社会管理理念的转变尚未完全到位 | 第29-30页 |
3.3.2 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形成公民参与的重要制约 | 第30-32页 |
3.3.3 社会组织不发达造成公民参与的组织化渠道有限 | 第32-33页 |
3.3.4 现行政府社会管理机制对公民参与的某些阻滞效应 | 第33-34页 |
3.3.5 传统政治文化对公民参与意识与能力的消极影响 | 第34-36页 |
第4章 破解我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制度困境的对策 | 第36-41页 |
4.1 确立政府与公民合作治理的新理念 | 第36页 |
4.2 推进公民参与的基层民主政治改革 | 第36-38页 |
4.3 积极拓宽公民参与的制度化渠道 | 第38-39页 |
4.4 持续构建公民参与的互动合作机制 | 第39-40页 |
4.5 培育民本、开放和参与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