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根结线虫抗性基因Me1精细定位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4页 |
1.1 根结线虫 | 第14-16页 |
1.1.1 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1.1.2 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 | 第14-15页 |
1.1.3 植物根结线虫抗性 | 第15-16页 |
1.2 辣椒抗根结线虫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1 辣椒抗根结线虫基因 | 第16-17页 |
1.2.2 辣椒抗根结线虫基因定位及克隆 | 第17-18页 |
1.3 辣椒抗根结线虫基因Me1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1.4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其应用 | 第19-22页 |
1.4.1 常见的分子标记 | 第20-21页 |
1.4.2 新型SNP分型方法——KASPar | 第21页 |
1.4.3 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辣椒根结线虫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 第24-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2.1.2 病原材料 | 第24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1 育苗 | 第25页 |
2.2.2 制备线虫悬浮液 | 第25页 |
2.2.3 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 第25-26页 |
2.2.4 根结线虫接种及鉴定 | 第2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2.3.1 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 第26-27页 |
2.3.2 辣椒根结线虫抗性鉴定结果 | 第27-28页 |
2.4 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与Me1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开发 | 第29-43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9-33页 |
3.2.1 DNA提取 | 第29-30页 |
3.2.2 引物开发 | 第30页 |
3.2.3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 第30-32页 |
3.2.4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3.3.1 DNA检测结果 | 第33页 |
3.3.2 SNP标记初步定位 | 第33-36页 |
3.3.3 SSR标记进一步定位 | 第36-41页 |
3.4 讨论 | 第41-43页 |
3.4.1 SNP标记开发及检测 | 第41页 |
3.4.2 利用基因组信息开发SSR标记 | 第41-42页 |
3.4.3 根结线虫抗性基因定位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定位区间内注释基因的分析 | 第43-50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4.1.1 供试材料 | 第43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4.1.3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4.2.1 序列扩增及测序 | 第43页 |
4.2.2 序列分析及多态性检测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4.3.1 基因注释及测序 | 第44-46页 |
4.3.2 序列比对结果及定位 | 第46-48页 |
4.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0-51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50页 |
5.2 本文意义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