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与控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西南涌的基本情况 | 第18-27页 |
·西南涌概况 | 第18-19页 |
·流域内行政区域概况 | 第19-23页 |
·三水区概况 | 第19-20页 |
·南海区概况 | 第20-22页 |
·佛山市及其他三区简介 | 第22-23页 |
·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及其特点 | 第23-24页 |
·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 | 第24-27页 |
·畜禽养殖业的粪便流失 | 第24页 |
·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 第24-25页 |
·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 第25-26页 |
·水土流失引起的污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西南涌污染情况与特征 | 第27-37页 |
·西南涌水质现状 | 第27页 |
·西南涌水质的特征分析 | 第27-37页 |
·水质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西南涌水质监测项目及监测结果 | 第28-29页 |
·西南涌主要污染因子及变化特征 | 第29-30页 |
·西南涌主要污染因子沿程变化特征分析 | 第30-35页 |
·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质情况对比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西南涌面源污染现状调查 | 第37-47页 |
·生活污染源 | 第37-40页 |
·农药化肥污染源 | 第40-43页 |
·畜禽养殖污染源 | 第43-47页 |
第五章 西南涌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研究 | 第47-57页 |
·降雨径流模型 | 第47-50页 |
·SCS径流曲线模型 | 第47-49页 |
·SCS径流曲线应用 | 第49-50页 |
·土壤侵蚀模型 | 第50-52页 |
·MUSLE模型简介 | 第50-51页 |
·土壤侵蚀因子 | 第51页 |
·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 | 第51-52页 |
·地形因子 | 第52页 |
·粗碎屑因子 | 第52页 |
·污染物负荷计算 | 第52-55页 |
·溶解态氮污染负荷模型 | 第53-54页 |
·吸附态态氮污染负荷模型 | 第54页 |
·磷污染负荷模型 | 第54-55页 |
·公式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农业面污染源估算与评估分析 | 第57-71页 |
·农业面源污染估算 | 第57-63页 |
·农药施用量及流失量估算 | 第57-58页 |
·化肥施用量及流失量估算 | 第58-62页 |
·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 | 第62-63页 |
·鱼塘水产养殖污染 | 第63页 |
·佛山市农业面源污染评估分析 | 第63-70页 |
·农药流失量分析 | 第65-66页 |
·总磷流失量分析 | 第66-68页 |
·氨氮流失量分析 | 第68-69页 |
·COD流失量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西南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 第71-85页 |
·非工程技术措施 | 第71-73页 |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 第71-72页 |
·强化科学组织管理 | 第72页 |
·加强宣传,借助社会力量提高整治力度 | 第72-73页 |
·工程技术措施 | 第73-85页 |
·科利尔生物接触氧化水处理工艺 | 第73-77页 |
·H型超微米气泡发生水处理技术 | 第77-80页 |
·农村生活污水及环境的综合整治 | 第80-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