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旱情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干旱的概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干旱情况 | 第11页 |
1.2.3 国外干旱情况 | 第11-12页 |
1.3 抗旱性评价研究 | 第12-14页 |
1.3.1 干旱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2页 |
1.3.2 干旱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3 干旱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3页 |
1.3.4 品种抗旱性筛选 | 第13-14页 |
1.4 GGE双标图 | 第14-17页 |
1.4.1 GGE双标图的原理 | 第14-16页 |
1.4.2 GGE双标图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 材料与地点 | 第18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2.1.2 试验地点 | 第18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3 调查项目 | 第18-20页 |
2.3.1 农艺性状 | 第18-19页 |
2.3.2 产量 | 第19-20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40页 |
3.1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1-25页 |
3.1.1 不同水分处理抗旱相关农艺性状的联合方差分析 | 第21页 |
3.1.2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品种出苗率的影响 | 第21页 |
3.1.3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品种干物质的影响 | 第21-23页 |
3.1.4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品种SPAD的影响 | 第23页 |
3.1.5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品种吐丝散粉间隔期的影响 | 第23页 |
3.1.6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品种株高整齐度的影响 | 第23-25页 |
3.2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 第25-29页 |
3.2.1 两种水分处理多年多点玉米品种方差分析 | 第25-26页 |
3.2.2 不同玉米品种多年多点的产量变化 | 第26-29页 |
3.3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分析 | 第29-36页 |
3.3.1 抗旱指数 | 第29-31页 |
3.3.2 耐旱指数 | 第31-32页 |
3.3.3 胁迫敏感指数 | 第32-33页 |
3.3.4 基于GGE双标图的产量分析 | 第33-36页 |
3.4 玉米品种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 第36-38页 |
3.4.1 第一性状—产量 | 第36-37页 |
3.4.2 第二性状—农艺性状 | 第37-38页 |
3.4.3 玉米品种抗旱性 | 第38页 |
3.5 示范应用 | 第38-40页 |
3.5.1 陕单609试验示范 | 第38-39页 |
3.5.2 陕西省榆林市农科院玉米试验基地示范结果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0-43页 |
4.1 讨论 | 第40-42页 |
4.1.1 干旱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2 玉米品种抗旱性评价 | 第41-42页 |
4.2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