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 | 第14-15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第15页 |
1.4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5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6-17页 |
1.6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7-19页 |
1.6.1 碳负极材料 | 第17-18页 |
1.6.2 硅、锡基负极材料 | 第18页 |
1.6.3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18-19页 |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手段 | 第21-2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4 材料结构表征和分析 | 第23-27页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页 |
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23页 |
2.4.3 热重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 第23-24页 |
2.4.4 拉曼光谱 | 第24页 |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4页 |
2.4.6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4页 |
2.4.7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4-25页 |
2.4.8 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 | 第25页 |
2.4.9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氧化铬/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3.2.2 Cr_2O_3-C的制备 | 第28页 |
3.2.3 样品的检测与表征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0页 |
3.3.1 结构与物相分析 | 第29-35页 |
3.3.2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35-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碳包覆氧化钛/氧化铬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1-53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4.2.2 TiO_2-Cr_2O_3@C的制备 | 第42页 |
4.2.3 样品的检测与表征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4.3.1 结构与物相分析 | 第43-46页 |
4.3.2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46-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