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1-15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5-17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22-3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2-25页 |
2.1.1 新型城镇化 | 第22页 |
2.1.2 农民工 | 第22-23页 |
2.1.3 农民工市民化 | 第23-24页 |
2.1.4 本地市民化与异地市民化 | 第24-25页 |
2.2 研究框架 | 第25-35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2.2.2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2.2.3 实证研究框架 | 第30-35页 |
3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5-52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35-37页 |
3.1.1 研究工具 | 第35页 |
3.1.2 抽样方法 | 第35-36页 |
3.1.3 样本特征 | 第36-37页 |
3.2 影响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 第37-44页 |
3.2.1 个体特征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 第37-40页 |
3.2.2 就业经济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 第40-41页 |
3.2.3 社会生活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 第41-43页 |
3.2.4 心理因素与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的交互分析 | 第43-44页 |
3.2.5 小结 | 第44页 |
3.3 农民工本、异地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4-49页 |
3.3.1 控制变量的建立 | 第44-45页 |
3.3.2 回归分析 | 第45-49页 |
3.4 研究结论 | 第49-52页 |
4 促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 第52-60页 |
4.1 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2-56页 |
4.1.1 完善农民工的就业和技能培训机制 | 第52-54页 |
4.1.2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 | 第54页 |
4.1.3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 第54-55页 |
4.1.4 落实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 | 第55-56页 |
4.2 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参与度和心理认同感 | 第56-57页 |
4.2.1 吸引农民工参与多元化活动 | 第56页 |
4.2.2 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 | 第56-57页 |
4.2.3 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动态 | 第57页 |
4.3 建立适宜的城市接纳机制 | 第57-60页 |
4.3.1 相关政策与法律的制定与出台 | 第57-58页 |
4.3.2 因地制宜的进行城镇建设 | 第58-59页 |
4.3.3 政府的正确引导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A 农民工状况调查表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