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Falls Lake水库水质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0 前言第14-25页
1 研究背景第25-32页
   ·研究区域地理状况第25-26页
   ·以前的研究第26-29页
   ·本文的研究第29-32页
     ·拟解决的问题第30-3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1-32页
2 观测资料分析第32-49页
   ·资料来源第32-33页
   ·本文研究所用资料第33-34页
   ·实测截而分析第34-35页
   ·气象、水文资料分析第35-43页
     ·气象资料第35-39页
     ·水位、水体交换量和降水关系第39-41页
     ·水库上、下游水温特点第41-42页
     ·大气干、湿沉降第42-43页
   ·水质评估与分析第43-48页
     ·上、下游水质状况的评估第43-45页
     ·营养盐来源及对水质的影响第45-46页
     ·限制元素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3 模型介绍第49-56页
   ·模型结构第49-50页
   ·水动力模型第50-52页
     ·模型特征第50页
     ·数值方案第50-52页
     ·控制方程第52页
   ·悬浮颗粒物输运模型第52-54页
     ·控制方程第52-53页
     ·模型改进第53-54页
   ·富营养化模型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4 水动力的模拟研究第56-70页
   ·网格设置第56-58页
   ·气象驱动场的设置第58页
   ·径流输入设置第58-60页
     ·流量资料的同化使用第58-59页
     ·径流水温资料的分析应用第59-60页
   ·模拟结果第60-69页
     ·水位第60-62页
     ·水温第62-64页
     ·季节性温跃层第64-65页
     ·流场第65-69页
   ·小结第69-70页
5 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模拟研究第70-75页
   ·初值及参数设置第70页
   ·外源设置第70-71页
   ·模拟结果第71-72页
   ·风对TSS的影响第72-73页
   ·小结第73-75页
6 水库内物质输运过程的模拟研究第75-87页
   ·几个时间概念的定义第75-77页
   ·研究方法第77-78页
   ·平均年龄的模拟结果第78-83页
     ·水坝不同位置出流对平均年龄分布的影响第78-80页
     ·平均年龄与流量的关系第80-81页
     ·基于实测资料的平均年龄研究第81-83页
   ·滞留时间与周转时间的模拟研究第83-86页
   ·小结第86-87页
7 水质模拟第87-112页
   ·模拟方案的试验研究第87-97页
     ·水质要素设置第87-91页
     ·试验设计第91-92页
     ·参数设置第92-94页
     ·研究对象第94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94-97页
   ·水质变量模拟结果第97-106页
     ·Chl a模拟结果第97-98页
     ·TOC模拟结果第98-99页
     ·N模拟结果第99-102页
       ·无机N第99-101页
       ·TKN第101-102页
     ·P模拟结果第102-105页
       ·PO_4~(3-)第102-104页
       ·TP第104-105页
     ·DO模拟结果第105-106页
   ·初级生产限制因素的模拟分析第106-111页
     ·计算方法第106-108页
       ·营养盐的限制作用第106-107页
       ·光的限制作用第107页
       ·水温的限制作用第107-108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108-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8 模型预报能力、普适性检验及其在水质评估中的应用第112-126页
   ·观测资料及驱动场设置第112-115页
     ·水文、TSS观测资料及模型设置第112-114页
     ·水质观测资料及模型设置第114-115页
   ·预报能力、普适性检验第115-120页
     ·水位、水温第115-116页
     ·TSS第116-118页
     ·水质要素第118-120页
   ·模型对水质的评估第120-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9 Falls Lake水库水质状况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第126-147页
   ·流场的影响第126-128页
   ·悬浮颗粒物的影响第128-130页
   ·径流量的影响第130-135页
   ·径流输入营养盐的影响第135-140页
     ·N改变50%第135-138页
     ·P改变50%第138-140页
   ·底部溶出营养盐的影响第140-146页
     ·N改变50%第141-143页
     ·P改变50%第143-146页
   ·小结第146-147页
10 总结与展望第147-149页
附录1 部分英文单词缩写第149-150页
附录2 HEM-3D模型计算公式及数值方法第150-162页
附表1 HEM-3D模型中水质变量参数第162-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8页
作者简介第178-180页
致谢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以胶州湾为例